堪忧的发展前景
应当说,对向阳花村的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是不难作出预测的,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向阳花村的村干部、群众对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其出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维持现有体制,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两个水泥厂维持目前状况最多是3-5年。依目前水泥生产的行情,向阳一、二厂这样规模的企业承包金将逐年下降,资产也会不断贬值,到最后是资不抵债,群众再无法从中获利,银行的债权也将成为一笔呆帐,村上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是现在的镇村干部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银行不想要的结果。要想将现有体制长时间维持下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抛开其它因素不讲,必然要对两个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目前水泥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这种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向阳花村目前的集体经济的势力决定了再无法大规模的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是鉴于集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种种先天不足,银信部门不可能再贷资金给集体企业扩规模。但如果不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这两个企业最终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另一种是尽快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其结果相对要好些。以买断产权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例,则银行的债务有可能得到偿付,也可以减少村集体资产的损失,但因为这种规模的水泥厂出让的最好时机已过,现在卖出去难获得理想的价位。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向阳花村的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的思想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银行的钱再经营几年,享受最后的集体“大锅饭”,如果水泥厂实在办不下去了,就申请破产,银行的钱能赖就赖了。
不能回避的选择
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和群众思想难统一、改革难推进使村上的“当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壮大巩固集体经济是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对集体企业进行体制转换,鼓励民营经济参加集体企业的改制,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趋势。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某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是这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有不少,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但他们的境况与向阳花有不同之处。同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一方快速发展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倍受推崇,但集体企业的弊端在其发展壮大中也日益凸现,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也走上了体制改革之路——由租赁到承包、再到产权改革。目前,“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基本上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县属、镇属的企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产权改革。应当说,对非关国计民生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的。从向阳花村的情况来看,要靠目前的村班子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势力将两个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集体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不流失,或者说尽量少流失,就只有走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选择。
值得高兴的是,向阳花这个昔日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目前面临的危机,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寻求解决的办法。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也在多方寻求支持,以求早日化解面临的危机。该村目前的想法是对两个企业进行评估后,与银行一道联手对其进行产权改革,以企业资产抵偿银行债务,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再由银行出让股份对企业进行改革,这样既可减轻村上的压力,对群众有一个交代,也使银行的债权得到一定的保障。这个方案是向阳花村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因为对银行有压力,目前未得到债权银行的积极响应。另一种办法是将两家水泥企业中的一家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本金,拿出部分资金对村上享有退休金的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这个方案要有银行和全村群众的支持方能付诸实施,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