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

2010-06-17 19:08

    (三)教育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为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65%。加强品牌学校建设,创建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52所,区级优质初中校13所。

    (四)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xx区在 2006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实施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十二年免费教育对象为高中阶段就读的学生,2007年完成了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补助住宿费,2008年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30%进行减免,2009年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60%进行减免,2010年对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进行减免。从2007年至2010年区财政每年的投入分别为256万元、1100万元、1944万元、3070万元左右。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区义务教育在稳步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均衡”: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

    1、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在校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乡镇学校的楼房化率分别为100%、71.3%,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1平方米,校均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为1042.5平方米、826.1平方米。此外,94所乡镇学校中有40所建于1990年前,且大部分校舍比较陈旧;16所城区学校都为近年新建或改扩建的新校舍,设施设备完备。

    2、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在近三年购置教学设备上校平均投入为14.9万元和4.4万元,计算机生机比分别为8:1和13:1,班平均多媒体套数为0.9套和0.3套,试验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77.2%,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0.4%。此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乡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大多存在陈旧、质差且功能低的问题。

    原因分析:1.乡镇学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以前,乡镇学校多为乡镇办学或村级办学,由于财力原因,大部分乡镇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设备简陋。城区学校无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都是高起点、高标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xx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城区为龙头,xx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为提高城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城区学校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

    2、乡镇教育投入存在经费不能足额落实问题。城区学校为教育局直属,在财力上得到了区级财政的保障和支持。乡镇学校建设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但部分乡镇财政实力较弱,难以保证教育设施建设、设备装备达到较高水平。虽然近年来两次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及设施设备配置状况。此外,目前我区的教育公用经费拨付渠道是由区财政拨到乡镇财政的资金专户上,再由乡镇财政向所属中小学拨付,由于乡镇财政实力较弱,存在经费不能及时兑现,不能完全按标准落实的情况。

    3、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完全到位。由于乡镇人口居住分散,考虑到学生上学路途远等实际困难,学校布局难以进一步调整,使教育资源难以实现配置最优化,投入的教育经费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考虑了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

(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1、乡镇教师编制存在“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按有关标准编制核算,我区乡镇教师超编总人数在1000人以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始终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区教育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现状及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