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党员教育管理不适应,作风不实的十种表现
“不符合”的问题,就是不符合党章与“三个代表”的要求。如腐败问题、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有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等。
四、党外形势──—些大党、老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吸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兴亡的教训。苏共执政期间,曾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卫星上天、国力雄厚,但红旗落地了。苏共执政74年,最终垮台,原因尽管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党内民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最终失去了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去年印度的大选,前总理瓦杰帕伊选掉也是这么回事。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他是一位国际政坛上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敢于同超级大国美国叫板的领袖,78岁了,执政50多年。美国暗杀他637次,他的议员都生活在社区里,没有专门的别墅,人民拥护他。这警示我们,一个政党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健全党内民主。汲取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的经验教训。像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一些大党老党,曾长期执政,后来因为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失去了政权,教训深刻。这提示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的一些基本规律。“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既不能只靠“打江山”的历史功绩来维系执政后的政治合法性,也不能只靠过去已有的执政资本来支撑现实与将来的执政合法性,既不能用历史的选择来为现实的执政合法性进行辩护,也不能用人民过去的选择来代替人民永久的政治认同和信任(爷爷选择的)。也就是说人民可以继续进行选择,历史也可以不断地进行选择。党只有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创造新业绩,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的拥护。如果不及时创新能力,执政地位就可能动摇。
世界上政党林立,约5000多个,真正执政的不多,垮台的也不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顺历史潮流者得天下,逆历史潮流者失天下,这是政党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律。
二、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执政能力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执政理论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执政能力的内涵:
执政,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所谓执政能力(P55),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执政的宗旨和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所讲的执政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和水平。
“执政能力”四个字中,关键是“执政”。它的所有“能力”,或者说,它与其他能力的不同之处,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而执政本身,包含着丰富和复杂的内容。所以,执政能力如果展开来说,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①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执政的纲领、路线的能力;②掌握国家政权、保持执政党合法性和执政地位的能力;③驾驭国家机构、协调各种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能力;④运用国家机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⑤坚持执政为民、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能力;⑥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⑧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能力;⑨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⑩从严治党、拒腐防变、保持执政党自身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