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2)

2010-06-17 21:13

4、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但社会整体食品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包括食品安全的保障要求也日益提高。去年以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温岭日报》上开辟了食品安全专栏,向广大读者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饮食营养卫生等相关知识,深受读者欢迎,经常有来电来人询问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但由于幅员较大,且一直是农业人口居多,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社会整体食品安全素质、尤其是食品从业者素质普遍偏低。这也是造成前几年该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用酸性洋红来给虾米染色,在该市沿海农村有相当长的历史,整治过程中就有老百姓说:“我们用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生人吃死的事情”,“有毒鱼鲞”和“甲醛泥螺”事件最初也都存在业主没有意识到危害消费者饮食安全的情况;而且近年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加剧了我市食品安全素质低下的现状。

二、原因分析

针对温岭市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认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1、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当前正处于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的转变过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相应的法律制度不配套、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问题相当突出,是造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混乱局面的客观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多达十多部,法律法规虽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无法实施整个食品链上产品的全程监管。如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核心大法《食品卫生法》,主要在卫生管理,没有从安全高度考虑,留下了许多执法空隙和交叉,甚至闹出豆芽菜到底归农业部门管,还是归质监部门管的“无头官司”。

2、相关标准缺乏

我国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系下,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大多是产品质量标准,而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却十分欠缺,不但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还制约了企业发展活力。近年来虽进行了清理整顿,但和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已经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出口欧盟的虾仁中存在氯霉素问题,使我省舟山的许多企业损失惨重,我市几个水产出口企业也被波及。

3、监管体系不协调

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善,有关执法部门根据各自上级法律法规执法。一个食品有十几个部门管理,因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相互之间的交叉不可避免,而定性不准确、处理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利益驱动,部门执法倾向于有“利”环节,而使无利的监管环节受重视程度降低,不能形成执法合力。去年虽进行了机构改革,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工作,却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环节或品种的监管执法主体,很难在具体执法中贯彻落实。因此,尽管监管密集,成本巨大,但成效并不明显。

4、监管部门缺乏权威监管部门缺乏权威首先是由于该市缺乏一个具有技术权威的检测机构造成的。我市目前的检测机构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内部,除卫生部门的检测机构相对规模较大、并通过实验室资格认证,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结果外,农林部门、工商部门、贸粮等部门也建有各自的检验检测机构,但均无法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数据,另外即使卫生检验机构也不能完全满足一些我市常见食品安全事件的检测要求,如酸性洋红、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等的检测,因此检测技术保障水平较低,公信力缺乏。

同时,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权威缺乏的重要原因。一些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结果出现一个部门说行,而另一个部门说不行,老百姓无所适从,当然对我们的执法权威性产生怀疑。

5、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宣传基本上还是各自开展,方式基本上是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培训和监管结合,对群众还停留在上街咨询、分发资料等集中式宣传上,涉及面及效果都有所限制。

市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对基层干部作风问题的调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