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与思考
总结我市食品安全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源头环节问题
从近年来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来看,不但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使食品安全从源头上进入有序管理,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项目认证工作,对提高我市源头食品的安全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大农民在参与产业化活动中接触并接受了食品安全的观念,提高了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水平,自觉抵制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行业,对全市的食品安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如该市规划的农业合作社建设要在三年内达到60个,结果到2005年底一年就达到61家,说明广大农民对产业化的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这必然会给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化之路不仅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源头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2、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市场有序竞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监管,应该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如合理激发市场的调节功能应该成为各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积累完善企业、业主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这样不但可以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使广大经营业主和老百姓更好地了解掌握法律知识,知道违法行为可能会面临的后果;还可以让广大老百姓知道哪些企业是经常违规经营的“黑心店”、哪些企业是守法经营值得信赖的“放心店”、哪些产品是假冒伪劣、哪些产品才是货真价实,有了食品企业的信用资讯,心里自然明白该到哪里购买食品,该买哪些产品,市场规律的杠杆作用自然显现。这样既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又起到了对优秀企业的鼓励支持作用,行业自律水平必然大大提高,监管压力也大大减轻。
3、加强食品安全“抓手”功能,实施协调有序监管
一是优化平台。即优化食品安全委员会运作平台,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职能。利用食品安全季度例会、新闻发布会等机会,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形成平台内各个方面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局面;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平台,整合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资源共享、资质过硬、技术全面、管理规范、适应我市食品安全需要的检测体系,为“抓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抓手”有科学手段的保障,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也有科学权威的依靠,并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案件移送机制和暗查督查机制等工作机制,将食品安全目标考核纳入市政府对镇(街道)考核之中,对区域性、产业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要实行彻底的责任追究工作,对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案件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并完善人大、政协“两委”的暗查督查机制各项督查考核制度,通过机制建设,推动温岭食品安全建设。
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特别是制定切合各镇(街道)实际的个性考核标准,将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或者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作为当地主要考核内容,如对泽国、横峰、大溪等外来人口集中地可考虑以外来人口饮食安全保障建设为主要考核内容,松门、石塘等沿海地区可以干制海洋水产品整治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各镇(街道)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实处,实实在在起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这样的工作才能受到群众欢迎,真正落地生根。
4、加强群众监督网络建设,调动社会监督力量
去年以来,该市狠抓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员网络建设,在全市聘任了871名热爱食品安全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熟悉一定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办事公道、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担任食品安全消费监督维权员,将监管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基本上建立起覆盖全市每一个角落的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如何充分发挥这张网络的作用,是今后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该市计划以知识培训为主线,定期开展活动,以实地观摩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式,着力提高这支队伍的知识水平和监督能力,真正使这张网络成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