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的创新能力(4)

2010-06-17 22:39


  不同的发展领域,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很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一种经营的理念,把城市当作一个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广泛地引进市场机制,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各种要素,包括土地、公共资源以及其它无形资产。尽管对经营城市在学术界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年来,政府的财政没有直接拿多少钱,但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像我们近年来相继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又获得“中国魅力城市”称号,老百姓还是满意的。“三农”问题,也是上上下下很关注的问题。2004年以来,中央、省里先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像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粮食直补等等,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从根本上来看,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要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道理很简单,只有农民的数量减少了,农民才能够更加富裕;只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了,农村经济才会更加强壮。但是,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我们这样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地区,实践起来更不容易。解决“三农”问题,长远来看要朝这个方向逐步去努力。现阶段,还要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上作文章,尽可能多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生产环节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要抓加工、抓流通,通过抓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抓流通,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卖出去,卖得好价钱。在搞活流通上,靠一家一户不行,必须建立协会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我认为,“一家一户小生产,千家万户大流通”,是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的经济模式,这也是我思考化解“三农”问题的基本线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织这方面的工作,效果也比较好。
  2、创新经济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用经济政策促进发展,推进工作,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党委、政府在经济发展政策的运用上也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说以“置换产权、置换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2000年4月在我市全面推开,这在当时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理论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是比较超前的。我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制定了80多个具体政策规定,包括改革成本的筹措、职工的经济补偿、企业资产的处置、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离退休职工的社保医保,等等。经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共涉及300多家企业,近20万职工的改革,总的来看进展比较平稳。经过改革,绝大部分企业产权重组,恢复了生机,企业增加了效益,社会增加了就业,职工增加了工资,政府增加了税收。更为重要、更具有长远意义的是,通过这一场改革,企业转变了机制,职工转变了观念,政府转变了职能。在招商引资上,我们也是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推动。前几年,我们出台了“三全一奖”的优惠政策,就是凡是进入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土地全送、规费地方部分全免、所得税地方部分全返,按投资额的1%由政府奖励引资有功人员。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很有吸引力的。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发展中的地区搞了这样一些政策,人家发达地区、发达国家也是搞这样的政策。我今年到欧洲去招商的时候,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市,就是工业革命初期,“羊吃人”圈地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那个城市,他们的城市也有鼓励招商、税收返回的政策,因为招了商,就会增加就业,就会减少失业的救济,对财政是有利的。在农村经济政策上,我个人认为,在全额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现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推行“五个一”的政策,即减少一块税收,减少针对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各项税收;放开一块政策,放开土地流转政策;挂上一块欠帐,对农村基金会欠款实行挂帐;取消一块基金,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减轻粮食主产区的不合理负担;增加一块投入,国家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道路和水利建设的投入。使整个农村经济轻装上阵,让广大农民阔步奔小康。

论政府的创新能力(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旅行社对于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