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的创新能力(5)

2010-06-17 22:39


  3、创新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搞得好,对经济发展是一种促进;搞得不好,对经济发展是一种束缚。过去,群众曾经评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在管理过程中,权力寻租的问题确实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的弊端确实存在。有关专家统计,过去中央和地方五级政府一共管了48000件审批项目,其中中央政府有30000件左右。而发达国家中央政府的审批事项一般在3000件左右。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从地方政府来说,创新行政管理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就是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把凡是面向投资者、面向企业、面向群众,有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在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把政务中心建设成为真正的办事中心、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了80多个部门,近500件审批事项。政务中心的设立实质上是对部门现有权力的一种调整和规范。看起来,执法的、审批的还是原来那些部门,但是他们的自由裁量权降低了,透明度提高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更小了,增强了监督,提高了效率。当然,在政务中心的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审批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内部的各个环节,集中办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两头跑”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法规与法规之间,扯皮的问题、权责不清的问题,还大量存在,造成了有利可图的都来管、无利可图的都不管的现象。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政务大厅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一个有效载体,今后必须围绕群众的要求,来充实和强化政务大厅的内容,不能因为方方面面的意见而左右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决策,部门越是反响强烈,可能越说明大厅运行对基层是有利的,对提高行政效率是有好处的。另外,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还有一个组织结构创新的问题。就当前来看,地方政府在组织结构上仍然面临机构怎么设、职能怎么定、人员怎么减的问题。其中职能的界定更为关键,决定着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在职能的调整中,关键是要做好放权的工作。应尽可能将一些具体职能下放到市县一级政府;地方政府要向中介组织放权,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把那些长期由政府包揽下来,做不好、做不了的职能放给社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要向企业和公众放权,凡是企业能自主决定的事,就不由部门来审批,凡是群众能自治的,就交给群众自治,提高社会的自我服务和管理水平。
  4、创新公共服务
  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老百姓在抱怨政府管得太多的同时,又时刻期望一个好政府的存在,每当社会出现某种无序现象,人们便将目光投向政府,期望政府能解决所有问题。老百姓期望的好政府,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各级政府经济职能比较强,公共服务职能比较弱。通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这条腿长长了,但社会这条腿还比较短。政府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欠了很多的帐,并且在城镇和农村形成了比较严重的二元分割。比较突出的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到GDP的3%,低于同一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城乡实际的失业率超过了10%,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也不高;农村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当前,创新公共服务要解决好“三个不够”的问题:一是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在县、乡基层政府领导人员的考评中要更多地让群众参与,增强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二是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现在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乡政府为了生存,自然地更多关注增加自身收入的事情,自利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目标的实施,为公众目标工作可能演变为自己工作,这也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财政体制设计上,要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要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三是解决好能力不够的问题。地方政府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什么都包起来。政府不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到非政府组织,动员社会的力量参与。如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都是有效的办法。

论政府的创新能力(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旅行社对于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