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区的财政收支基本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3)

2010-06-18 00:07

    2、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极为有限的可用财力,在首先确保人员工资、保政权稳定、保机构运转的前提下,必须确保各类政策性支出需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政法、科技、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类重点支出的刚性保障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性提标晋级、增人增资以及财政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区级财政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配套保障水平和范围不断扩展,已经使区级财政不堪重负。仅以人员经费为例,从2002年到2006年,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499万元增加到12541万元,年均增长11.9%;而人员经费支出则从17460万元增加到29052万元,年均增长16.6%。工资性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区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已经无法满足财政的一般性支出。与此同时,按照财政支出“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改革创新倾斜”的原则,区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支出保障,尤其是工业园区建设。自2002年以来,已累计筹措资金2.66亿元投入孝南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支出的刚性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可用财力的不定性增长形成了强大的反差,使区乡财政收支难以平衡,财政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6年,全区实现财政支出45819万元,与当年可用财力相比,收支缺口为3818万元。

3、财政保障水平较为低下。由于财政收入增长较政策性支出增长缓慢,中央和省出台的增资政策无力及时和全额兑现,拖欠额度较大。庞大的人员支出和脆弱的税收能力使***的财政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多年来,省、市出台的众多涉及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政策都无力兑现。区直机关除政府大院及个别单位安排了部分仅能维持水、电、通讯等保障运转的公用经费外,其他单位的公用经费财政均未能列入预算。2006年,全区工资性支出为2905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一般公用经费支出为4074万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8.9%。此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小,保障水平较为低下。由于无力支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致使孝南财政陷入“越保吃饭困难越大——无力搞发展——越不发展越难保饭吃”的恶性循环怪圈。

    4、财政运行风险日益显现。在财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区乡两级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只能举债投入建设。据调查统计,到2006年底,全区区乡两级(不含村级)财政负债高达13.25亿元。剔除粮食、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4.52亿元,区乡两级政府负债仍高达 8.73 亿元(其中区级债务6.22亿元,乡镇债务2.51亿元)。由于财力增长缓慢,财政运转艰难,2006年区乡两级又新增债务7315万元。区直负债中原县级孝感市遗留下来的债务还占有相当比重。近几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增加了乡镇运转和还债的难度。巨额的历史欠账使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制约了区乡两级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并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安定的最大隐患。

五、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滞后,收入渠道过窄,财源建设后续乏力

区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具体来讲,一是自然条件差,滞留传统农业经济,制约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差,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第二产业
 
的发展;三是思想不解放,信息不灵通,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是财力增长受制约。***国税的主体税种是增值税,而增值税收入大头上划中央,返还比例较低,税收返还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增长。二是地方税收体系薄弱。分税制把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留给地方,区乡财政获取的可支配财力进一步减少。在与中央、省、市的“分灶”、“切块”中,区乡级财政拿了个“死面团”,仅有的税源分布零散,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区级财政缺乏高附加值、高税率产业,加之财政收入渠道过窄,收入极不稳定。

近五年我区的财政收支基本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唱响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