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劳动力优势。丝绸服装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高,作为相对低廉的消费必需品,价格决定其竞争力。据统计,在世界54个纺织品主要生产国中,中国人均工资列第48位,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南充,剩余劳动力更多,工资水平更低,小时工资平均0.4美元左右,南充发展丝绸服装工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二)南充丝纺服装业发展面临四大机遇
1.中国“入世”带来的机遇。根据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世贸组织成员国纺织品与服装的配额将取消,这对南充长期受到双边协议约束的丝绸服装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稳定,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逐步弱化和取消,南充丝绸服装工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带来的机遇。东部沿海地区的丝纺服装企业由于受到能源紧张、水资源紧缺、价格上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迫切需要在西部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国家根据丝纺服装工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在茧丝绸“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东桑西移”、“东丝西进”的重大战略,南充是“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战略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地之一,这为南充丝绸服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3.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支持带来的机遇。从1997年开始,国家对丝绸老工业基地改造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南充丝绸服装企业的改制得到了国家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将把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必将更加激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价格复苏带来的机遇。2004年以来,我国丝绸行业在经过艰难的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生机和活力的迹象已经显现。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茧丝绸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在2003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近几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茧丝价格已摆脱大幅波动的阴影,步入平稳健康运行的轨道。出口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单价已合理回归,但仍显偏低。去年以来,国内茧丝市场生丝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16.5万元/吨左右的相对合理水平,上下波幅不大,有利于丝绸全行业的平稳和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茧丝绸行业茧丝价格经历了连续多年痛心的下跌以及去年下半年的非理性暴涨后,重又回到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资料显示,2004年蚕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织物、柞蚕丝织物、绢纺丝织物和蚕丝混纺及交织物等绸缎(练白绸、印染绸)类商品,共计出口22462万米,同比增长26.88%,出口金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3.05%,平均出口单价同比上升了12.72%。绸缎出口在去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而且呈现出量增价增的良好局面。
(三)南充丝纺服装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1.市场的挑战。丝纺服装业的市场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际市场的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行业在国际上的垄断局面,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技术投向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目前巴西发展起来的高品位丝在欧洲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有独特风格的印度绸、泰绸,以及越南的低价生丝也具备了与南充丝绸抗衡的实力。特别是印度,目前已成为世界丝绸第二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2000年印度对美国出口绸缎首次超过我国,2001年已是我国对美出口绸缎的2.56倍。其他如东南亚国家、部分非洲和原独联体国家致力于蚕丝业的发展,致使全球丝绸原料供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市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二是入世后的压力。我国入世后,南充丝绸服装企业将面对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信息、营销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的外国丝纺服装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加入WTO后,配额限制的取消并不意味着诸如美国这样的纺织品主要进口国会放开国内的纺织服装市场,取消限制配额仍有许多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存在,以有效地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的纺织服装业。特别是现在,我国生丝出口是以印度市场为主,出口量占据总出口量一半以上,并遭致印方反倾销调查。所以,加入WTO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和欧洲等地的出口量上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中国丝绸行业品牌打造和科技水平提高上带来了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