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好“中国绸都”和“四川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两张“牌”,促进丝纺服装产业的资源整合。
结合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布局,充分运用政府资源配置手段,引导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采取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培育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重点开发新型多功能环保纤维、高档服饰制品、先进的后整理加工等高档终端产品,增强行业发展内动力。支持丝纺服装重点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吸纳产业的基础资源,实行技术、市场和信息共享、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1、按照“市区联动,共建共有”的原则,统筹行业发展规划。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动蚕茧资源顺畅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茧丝绸市场,改革鲜茧收购管理体制,放宽收购渠道,允许具有条件的缫丝生产企业、丝绸企业等经营单位收购鲜茧,建立在政府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蚕茧价格的机制,发展市场在配置茧丝资源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加强蚕茧质量和价格监督,维护农民和经营者的利益;推行和完善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础的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形成相对稳定的蚕茧产销产业链,从而推动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提高丝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扩大生产企业的出口经营权,增加出口创汇的额度,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大金融对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各专业银行对有信誉的丝绸加工生产、出口的企业在资金贷款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切实保障蚕茧收购期间资金按时到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丝绸生产企业解决短期流运资金贷款,并提供信誉保障。
2、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扶持一批排头兵,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力。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丝纺服装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依托大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聚集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发展,着力打造丝纺服装4大产业集群,即:以六合集团为龙头,打造都京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以贤成嘉纺、美华尼龙为龙头,打造龙门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以美亚集团、依格尔为龙头,打造嘉陵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以阆中新立新、信达为龙头,打造阆中丝绸产业集群。利用南部绿神公司(省丝绸公司收购原南部丝绸厂和南部县蚕茧公司的重组企业)、新立新公司(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收购原泰丰丝绸厂的重组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品牌优势和地处南部、阆中、西充、仪陇、蓬安等周边蚕茧基地县的地域优势,做强做大缫丝龙头,把生丝总量做大,质量提高;利用在国内同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六合集团、美亚股份公司的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做强做大高档服饰面料和服饰制品的开发生产龙头企业,做大服饰面料总量,提高质量,创出品牌;利用锦泰绢纺公司装备、技术和品牌优势,做强做大优质绢丝和新型混纺原料开发生产龙头企业;利用云禾印染公司作为西南最大的综合印染企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做强后整理加工龙头企业;利用依格尔公司的品牌、管理先进的营销方式和出口渠道优势,做强做大床上用品等家装系列龙头企业。同时要大力开发丝绸服饰和装饰用品,特别抓住朱德诞辰120周年的机遇,开发具有南充特色的丝绸旅游制品。
3、加大行业整合,形成整体竞争力。从政策资金上鼓励、调控、引导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和市场运作模式,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要求,采取收购、兼并、参股、租赁、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以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为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实现加工、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互补,横向联合,纵向互动,解决丝纺服装生产企业小型、分散的问题,实现龙头重点企业的快速扩张,重组2—3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发挥整体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有序良性发展,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