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干部的法治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性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干部队伍的法制水平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党政干部的法治素质不高,政策不透明,办事不公开,执收执罚不公平,执法随意,办人情案、关系案等情况还比较突出,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还很不适应。
一是执行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不高。透明度原则是WTO规则的基本原则,但我们有的单位在制订政策性文件时,调查研究不够,征求群众意见不多,从上一级政府到下一级政府,一路套用;有些文件仅在执法部门内部传达,没有向利害关系人及时、尽可能地公布,企业直到在经营中遇到问题才得知有关政策法规已经变更。据初步统计,全县政策法规的公开率仅47%,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法律普及率不到20%。
二是办事结果公开不够。有的部门政务公开走过场,搞摆设,办事透明度严重欠缺,暗箱操作比较严重。当前,纳税人反映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税负不公平、定税不公开。税务机关不是搞“一年一税”制,而是“年初定税,年终查税,年底‘罚税’”,企业对自己一年到底要交多少钱心中无底,缺乏办好企业的信心。由于税务不公开,导致企业间税负相差悬殊。统计数字表明,去年我县国有集体企业的税负产值比为1:0.2,乡镇企业为1:0.08,民营企业为1:0.02。资江造纸厂去年产值800万元,向隆回税务部门只交了2万多元税金。有的干部“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对法律和政策明文规定不准许的事情,经过“协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群众很想不通。如环境部门、技监部门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不是依法予以封闭,而是以罚代法,收了罚款就准许其继续生产,群众意见很大。
三是行政执法不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随意执法,宽严不一,显失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近年来,由于造成的“民告官”案件逐年上升。近年以来,全县审理国家赔偿案件6起,理赔13.8万元。六都寨镇等8起涉农负担案件被查处,12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有的基层单位擅自动用政法机关收费征税,随意传讯纳税人,扣押查封存纳税人财产,损害了投资者的感情。近年来,我县先后有7位企业负责人被传讯,社会影响较大。四是参股入伙,搞不正当竞争。有的干部利用职权,强行在所管辖的企业内参股入伙;有的充当“保护伞”,帮助他人经营特殊行业;有的利用职权,为自己参股的企业强拉生意。据不完全统计,有3.1%的执纪执法干部参与企业入股分红,有的甚至“入干股”,直接收取“保护费”。据反映,少数税务干部直接参与县城一高档娱乐场所的经营,导致该店税负处于同行业最低水平。
(四)干部的服务水平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效益性要求
一是重行政审批,轻市场引导。从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熟悉经济工作的少,宏观管理调控能力弱。据统计,全县1342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具有经济管理学历的仅1163人,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级职称人员仅1人,中级196人。干部知识陈旧的情况突出。全县熟悉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的干部仅占总数的1%,掌握WTO规则的干部还没有。去年,全县参加经济理论培训的干部仅88人。由于市场经济管理能力低,在具体经济管理工作中,干部“三多三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即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多,运用市场机制少;“审批经济”成份多,政策引导少;给企业下产值指标多,过问企业赢利情况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审批项目有近1000个。由于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不全,办事效率提高不快。投资者反映,从立项、征地、建筑到办好土地房产管理手续,最快的也需要一年。银海药业有限公司2000年7月份购买县制药三厂,办理房地产手续却用了16个月。邵阳市一姓曾的老板,租赁经营县资江造纸厂,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用了半年多时间。有的领导干部搞“长官意志”,不但帮不上企业的忙,反而给企业添乱。前几年,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强迫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贷“首长款、人情款”,导致我县至今有4000余万元的欠款没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