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二组专门审理法人之间财产关系纠纷案件,是我庭实现维护地方经济秩序、建设地方市场经济体制职能的责任庭室。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本地的很多企业纷纷倒闭、破产、转制,地方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大型国有企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本地的支柱企业,在能源相对过剩时期,该公司向外赊销煤炭,签订合同时维权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不良债权,企业运营中欠下大量债务,举步维艰。在这种形势下,我庭主动承担起义务法律宣传员的责任,先后四次为企业举办中层管理干部法律专题知识讲座,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企业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并与该公司法律部门共同调研盘活不良资产、清理不良债权、减轻债务负担的法律途径,实行了债转股、债权人分期获赔、托管等一系列方案,在企业摆脱困境、扭亏为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该公司的诉讼案件,采取积极、果断、恰当的法律措施,保证公司权益的实现。2005年3月24日该公司得到消息,拖欠该公司30万元煤款的北京某公司和满洲里某公司为逃避债务,欲将所得拆迁补偿金90多万元转移。我庭立即派人到满洲里市各银行进行查询,在掌握了款项流转线索的情况下,我庭充分研究对策和法律适用问题,我们四名法官和一名法警及时来到两公司负责人入住的酒店,两公司称50万元已经汇至北京总公司,另外40多万元为公司职工发放了工资,拒不提供实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两公司负责人柴某、张某和会计邢某陈述中的矛盾为突破口,经过近4个小时的工作,查清了资金流向,将欠款30万元全部冻结,案件顺利执行。五年来我庭累计为该公司清理债权、债务近500万元,为维护企业利益恪尽职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执行难”是法院工作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庭工作中最大的一块“心病”,执行工作搞不好,群众的利益就无法实现,就会失去“民心”。
经过认真分析和调研,之所以一些案件未得到有效执行,除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以外,掌握被执行人信息不及时、个别执行人员责任心不强、把握执行时机不准确、执行措施不灵活等是影响执行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据此,我庭于2004年6月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清理执行旧案、集中执行活动,将未得到有效执行的263件旧案归类,总结原因,建立以贴近群众生活、掌握被执行人信息便利的社区、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派出所、社会团体、厂矿企业、房产、车辆管理部门、金融企业、工商、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为主要联络点的执行网络,重新建立了被执行人档案,恰当运用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这次活动执行旧案104件,并有94件案件制定执行预案,同时这项活动带动了2004年我庭执行工作的全面进步,有效执行率达到85%,成绩斐然,效果突出。
“迎宾楼案件”在清理执行旧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受到广泛的关注。饮食服务公司是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商业企业,迎宾楼是其所有的固定资产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负债累累,企业转为民有民营后,迎宾楼由28名职工经营,该楼房有抵押贷款20余万元,由于牵扯到28名职工的基本权益,银行借款执行案件搁置了10年,只要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职工群访事件就会一触即发。我们认真细致地了解情况,与政府多次协调,寻找盘活资产、两利兼顾的处理方案,经过半年的努力步森集团出资47万元收购迎宾楼,偿还了银行的贷款,28名职工的社会保险全部有了着落,28名职工将表扬信和锦旗送到市政法委。但这些沉甸甸的词句也砸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警醒:法官的最高荣誉是群众的信任,群众的口碑才是法官的丰碑!
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为了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我们领导班子带领同志们到群众中、贫困当事人家中走访,了解到几十、几百元钱对于有些当事人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庭法官集体到百米井下体验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了解一线工人是在何种境况中默默工作,用这些鲜活的经历来增进法官和人民群众的互动,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法官与人民群众血与肉的新型关系在理解和互动中逐步形成,让我们从以往官本位思想中解放出来,彻底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起“便诉讼、主公道、伸正义、显权威”,服务于群众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