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说明
**市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东连资阳、内江,西接雅安,南临乐山,北倚成都,介于东经102°49~104°30、北纬29°24~30°20之间,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约72km,辖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一区五县,幅员面积7186km2,全市现有127个乡镇,2275个村,总人口346.3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16.083万人,城镇人口为30.24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5‰,乡村劳动力192.77万个。
**市地形地貌特殊,市境内丘陵起伏,山峦纵横,江河水网密集。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是宽阔的岷江河谷平原,龙泉山脉和总岗山脉宛若两道绿色屏障分别矗立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66.5万亩,现有水利工程27831处,总蓄引提水能力22.6亿m3,可控灌面积230.2万亩。
根据**市水利局编制的《四川省**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市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40.903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75.1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42%,其中属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130.228万人,属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为14.601万人,属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的人口为18.786万人,属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口为11.564万人。血吸虫疫区人口148.8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7.1%。
2005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已安排解决了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7.2万人,全市现有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67.98万人。
2004年经省级立项审批拟近期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规划解决70万人安全饮水(包括血吸虫疫区33.707万人)。
2006年10月编制的《四川省**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解决的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2万人(其中,血吸虫疫区27.764万人),约占“十一五”规划解决人数的45.7%。到目前为止,已编制了“可研”的计划解决人数为47万人。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转下达2006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6]290号),**市2006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计划任务是:解决血吸虫疫区22.752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830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05万元,地方配套3299万。
受**市水利局委托,由我院和**市水利局以及各区县水利局、设计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市2006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
本次实施方案涉及东坡、仁寿、彭山、洪雅、丹棱和青神6个区县的101个乡镇303个村73128户,兴建工程23716处,共解决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22.7524万人(其中应急工程血吸虫疫区人数为11.4857万人,约占50.5%,非应急工程血吸虫疫区人数为11.2667万人,约占49.5%)。供水方式有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两种方式,其中集中供水52处(包括5处联户供水),分散供水23664处。工程类型主要有泵站扬水、自流引水、管网延伸、打井取水、集雨池和水窖等,其中泵站扬水工程44处(集中供水,包括11处管网延伸),自流引水工程3处(集中供水,2处管网延伸),打井工程23190处(分散供水),集雨池8处,水窖466处。选择的水源主要有河水、塘(库)水、山泉水和地下水等。选用地表水作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水质检验,经净化处理后均能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或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水质良好,水质检验报告附后。对于分散供水的打井工程,鉴于目前无法一一进行水质检验,拟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水质检验工作,根据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每一处工程的水质都能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或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本次实施方案的概算总投资为8392.0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补助500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387.05万元,受益群众投劳16.7263万工日。100万元以上的工程6处,分别是丹棱县的梅弯供水站(355.3万元),东坡区的万胜供水站(360.45万元)、秦家供水站(182.47万元)、多悦供水站(105.47万元)、广济供水站(168.72万元)和正山口供水站(181.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