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3)

2010-06-17 20:19


1、主要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力争单病种定额付费病种达60%以上。具体标准另行下发。
2、难以确定单病种的为非单病种,根据花费金额分段按比例补助,并设定报销起付线标准:乡镇卫生院100元,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200元,县医院300元,市级医疗机构1000元,省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2000元,慢性病患者500元,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及7岁以下儿童为50元,因病情需要确需转院者的起付线为上级医疗机构起付线标准减去转诊医疗机构起付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急性病在县外住院者,起付线标准按照县以上起付线标准执行。具体分段报销,补助标准为:
(1)2000元以下乡镇医院报销65%,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报销60%,县医院报销55%,县级以上医院报销25%;2000-5000元乡镇医院报销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报销65%,县医院报销60%,县级以上医院报销30%;5000-10000元乡镇医院报销75%,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报销70%,县级以上医院报销45%。确诊的慢性病住院补助按同级医疗机构对待,其门诊费用根据年度基金节余情况,由患者申请和定点医疗机构审核申报,年终凭标据限额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外出务工人员报销比例在本县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的基础上下降20%。
(2)特殊材料、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和CT、彩超、磁共振、BCT、TC等特殊检查费的报销标准:进口材料个人先自付50%,国产材料和特殊检查个人先付40%,然后按照《办法》第二十一条第2款第1项分段按比例核报。
(3)在县外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持相关证件到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审批报销。
第二十二条 符合规定的费用按如下标准计算:
(1)平诊患者;平均日总费用在乡镇卫生院不得超过100元,在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不超过120元,县医院不超过150元,县级以上医院不超过300元,出院带药不得超过7日量,每日不超过25元。
(2)需抢救的重、危、急症患者三日内,平均日住院总费用乡镇卫生院不超过200元,在中心卫生院不超过300元,在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不超过400元,在县医院不超过500元,县级以上医院不超过1000元。
(3)非急诊患者日均费用规定:手术患者3日内按同级别急诊标准对待;住院20天内按原日均费用限额不变;住院21-30天按原日均费用的70%计算;住院在31-60天按原日均费用的50%计算,最长不得超过60天。
如果住院总费用未超过以上计算费用者,符合规定费用按实际发生费用计算。
因病情需要的自费药品实行科主任和患者双签名制,自费药品的金额不能超过药品总金额的10%。
第二十三条 每人每年补助的最高限额为1.5万元。
第六章 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后,原则上选择县境内就近定点乡镇或县级医院就诊治疗,凡在县境内住院的,经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审察后,需在23日内由经治医疗机构电话报告经办中心备案。因病情需要,确需转县外就医住院的,需到县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办理审批手续,如病情紧急,可先转诊,然后到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补办相关手续。一个工作日办结。
第二十五条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县境外患急性病后,可就近在当地乡镇及以上具备住院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并在三日内电话报告县经办中心,病情缓解后或患慢性病者,原则上返回本县就治。
第二十六条 实行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为乡镇及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团体医疗机构参与定点竞争。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另行制订。
第七章 按比例补助住院用药、检查的管理
及合作医疗除外责任
第二十七条 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基本用药制度,具体依照《柞水县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执行。
第二十八条 加强特殊医疗及检查的管理。如确需安装人工器官、进行器官移植和输血,确需进行核磁共振、CT、BCT、TCT、彩超等检查的,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并将相关资料报县合疗办备查。

县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月岗位考核实施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