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x%;培育认定xx技术企业xxx家以上,xx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xx%;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专场活动xx场以上,订制储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xx项以上;争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xx人;完成专利授权xxxxx件,发明专利授权xxxx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xx件,规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到xx%。
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与科技镇长团等单位的协同创新力度,完善产学研管理服务平台,推广“合同研发项目管理”模式,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组织开展xx次以上专场活动,向高校院所订制储备一批研发技术、合同项目和科研成果,确保全年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xx项以上。主动接受x科创中心辐射带动和外溢效应,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x交大、中科院x高等研究院、x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合作,吸引创新资源集聚xx,争创开放创新融合发展新优势。深化与x高校技术转移联盟、x-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x省技术转移联盟等的科技合作,实现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协同创新。
二是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xx核心区建设。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推动xxxx区在国家级xx区评比中争先进位。打响阳澄湖科技园品牌,加快形成“一核心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建设浙大xx机器人与自动化创新研究院。加强创新载体能力建设,探索民办官助、官办民营、民办民营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载体建设。探索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加大园区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产业入园集聚发展。集成和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加速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布局一批形态与功能丰富多样的新型孵化器,大力扶持两岸青年创业园发展,推动留创园、启迪科技园、工研院等孵化平台提档升级,积极争取省级、xx众创集聚区和众创空间,构建众创生态圈。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xx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争xx技术企业在发展规模、专利申请、研发机构建设、高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培育发展以xx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争取全市新增xx技术企业xxx家以上,累计有效xx技术企业突破xxx家,xx技术产业产值达xxxx亿元,xx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xx%。抓好企业研发机构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研发人才,完善研发设施,提升研发能力,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xx家,规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xx%,确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研究生工作站数“双过百”。大力支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点联合高校院所建设x-x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或院士工作站,培育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领军型企业。
四是提升科技人才质量效益。加强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通过布局升级载体、创新研究政策、优化完善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的层次和水平,全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xx名以上,争取实现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人才、姑苏领军人才数分别达到 “三个一百”,即集聚百位国家“千人计划”、百位省“双创人才”和百位姑苏人才。在全市高层次人才企业中遴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人才企业实施重点培育,鼓励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销售过亿元的领军型人才企业。实施xx科技创业天使计划,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具备一定研发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及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五是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机制。重点围绕高企、规上企业等实施专利质量提升计划,着力在国家专利金奖、发明专利、PCT专利等高价值专利上下功夫,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中占比,确保全年发明专利授权超过xxxx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xx件。抓好专利保险、知识产权托管、宣传培训等重点工作,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能力。支持开展企业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评议、专利运营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与金融的合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累计通过贯标认证和绩效评价企业xx家,初步实现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六是发挥科技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继续做好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分类指导、梯度培育,重点在项目的筛选推荐上下功夫,遴选出一批质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源,力争在承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关注和培育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力做好机器人及精密制造产业省地联合招标项目的组织工作,确保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xxx项以上。组织实施好xx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科技创新项目、市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带动和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工作,重点组织实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专项项目xxx项。加大项目后期管理力度,重点加强项目过程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完成质量,激励企业通过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发展。
七是提升金融支撑创新发展能力。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项目、科技人才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项目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投资,放大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杠杆效应,扩大“首保首贷”企业数,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的有效“并轨”。用好“直接投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科技保险、利息补贴”五大工具,联合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开展项目路演、银企对接与众创沙龙活动,实现项目与资本有机对接。加强与x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对接,做大“苏科贷”业务量,扩大企业受惠面。探索建设xx市第三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八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多主体”更好履行创新职能,激发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促进各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开放协同,整体提升创新效能。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创新调查、科技报告等基础制度,完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快资源开放共享。研究学习科创中心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建立、政府管理职能创新、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构建、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化发展、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前瞻布局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