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学期初收心教育。
2、规范学生纪律、卫生等要求;教师节感恩教育。
3、选拔纪律监督员,并上岗值日。
4、大课间做操。
5、主题班会《遵规守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十月份
1、规范纪律监督员值日情况。
2、继续开展快乐跳绳活动,提高要求,提高质量。
3、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主题班会《团结友爱,学会宽容》 十一月份
1、创建班级管理特色,制定班级公约。
2、安全法制教育,学生安全应急避险演练。
3、学生学习经验交流。
4、主题班会《热爱生命,注意安全》
5、参加学校组织的队列、跑操、跳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班干部工作经验交流。
2、主题班会《心存感恩,学会做人》
3、迎新年联欢活动;搜集新年祝词活动。 一月份
1、评选本学期优秀干部、优秀学生。
2、做好本学期总结工作。篇2:小学四年级德育工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计划 四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四年级的学生们,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思维和行为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出现
叛逆和不听从安排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要加以
重视,做好他们的德育工作是大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作为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对小
学四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是这样安排的。
一、指导思想:
在班级德育工作计划中,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在德育的目标、
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
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班级的德育(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四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
阶。
二、工作目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落实到班级工作的各个方
面。
2、学生犯罪率为零,学生操行合格率达100%。
3、学生在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三、工作思路:
1、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融入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注重班队干部队伍的建设,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
四、重要工作:
(一)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班级范围内创设良好德育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
者的观念。 “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班主任做好榜样作用。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
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
1、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2、开展节日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班级要结合教
师节、国庆、建队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
3、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狠抓养成教育。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开启文明生活的宝典”常规训练活动,
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
2、加强少先队工作,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健
全组织,定期开展活动。
3、继续推行班干轮流值日班级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
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
4、发挥德育阵地作用。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看阅课外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书报,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使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三位一体,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
果。
2、尽量多与家长沟通,提高家教水平。
3、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以及外地民工子弟等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
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篇3:小
学四年级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
(XX---XX学年)南留完小 原丽娜
四年级的学生们,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思维和行为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出现
叛逆和不听从安排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要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