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手段上的现代意识。干部工作是一项名轻暗重的工作,从事过干部工作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既有大量的考察分析、比较和研究,又包含着大量具体而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在“四个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干部工作的范围在拓展,干部队伍的数量在增加,干部工作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更为多元,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具体工作量的加大。选准人用好人,既要靠好的制度,好的作风,也必须有好的工作机制和手段作支撑。从技术层面看,当前干部工作存在着两个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人员的专业化问题。干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技术很强的专业工作。但往往由于人员的系统培养不够,导致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尚未听说过那个学校开设过专门的组织工作专业,更谈不上干部工作专业的。干部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边学边用,专业化程度不高。进门之后,业务培训不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个人去悟,或是满足于师带徒式的引导。再加上干部工作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封闭性,使得与外界尤其是学术界交流沟通不够,知识老化、思想固化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大规模考察时,更是各方组合,人员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另一个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问题。目前,干部工作大多还是半手工式作业,组工干部对一些新的操作技能掌握与其他行业相比,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更是相对较差,对一些诸如数理统计、测评技术、行为科学技术等知识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制约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干部工作要适应从相对封闭保守走向民主开放的新趋向,必须对位配置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加强干部工作学科体系的建设。既要强调现实问题的解决,更要着眼于长远,克服短视效应,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视野审视谋划干部工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体框架之下,着眼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对干部工作理论的研究,逐步整合为一门的新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强对组工干部专业理论的系统培训。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尤其是要积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新知识,从科学性方面提升组工干部的识人能力和水平。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党内干部与人事管理方面的一些书籍,对政治素质的定性论述比较多,也比较宏观,但关注干部本身方面的一些基础信息,乃至干部能力素质方面的分析指标、方法都鲜有涉及,规定也比较宽泛模糊。通常我们在考察干部时,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座谈试,倚重于以人评人“口供式”的论据,偏重于定性的描述,很少有定量的分析,以致于考察材料千人一面。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人才的考试测评技术规范,贯穿于其中的“科学精神”是干部工作应该学习吸收的重要方面。三是加大实用操作技术的大胆运用与普及。必须适应信息和数字化革命的新形势,大胆引用现代科技,转变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方式。要加大网络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以手段的现代化,适应工作的高效化,推动资源的共享,把干部工作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绝不能因为过分强调保密,而对信息技术心生戒备,让组工干部手握青铜剑穿着盔甲,而对大炮、导弹而茫然不知所措。要加强现代化科技知识、尤其是应用科技知识的培训,让组工干部在熟练掌握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模型分析等新知识面,增强理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成为与信息化接轨、能说能写会干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并适应干部工作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