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供应商质量保证
·买来的产品要符合下列需要:包括需求的表达,规格,合同,同意的来源,员工资格,控制方法.
·符合立法需求(环境,卫生,安全).
·用于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初级样品,工业测试)及服务.
·在使用前,系统保证原材料的一致性,对原材料的评价(例如,能力指数:Cp,Cpk)及服务.
·风险的可能性评估;支持解决及相关质量保证.
B) 供应商的评估
·质量管理组织用于选择,评估.再评估其供应商的措施.
·对组织的供应商的质量保证程序的需求.
·组织对其供应商质量系统的评估,再评估循环.
·致力于用来提高质量和服务的程序(和组织的供应商).
C) 二级供应(问题出现的地方)
·对二级供应商服务监管系统的实施.
6.工艺控制
A) 重要特征,受控参数以及潜在故障.
·流程图
·用于界定产品特征及相关工业参数的方法的系统使用,故障模式和效用分析(FMEA),加强知识的实验设计.
·一个控制计划的存在及更新.
·数字工具的识别及使用.
·工艺能力参数的分析(SPC等).
B) 程序控制的应用
·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动控制回路,程序,反故障系统,验收起点,自动测试,设定等).
·基本数据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确认及控制方法(产品和工艺).
·万一出现误差所采取的措施,反应计划.
·预防性及推断性维护方案.
·车间内部应张贴书面程序及操作指令.
·生产工具的管理.
·修改产品及工艺的程序.
C) 提高程序控制的措施.
·考虑非一致性,初级原因的识别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计划,(见第10部分的一般程序章节).
·在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防错方法的使用.
·标准检查以提高对工艺及相似工艺的了解,标准检查以研究工艺之间的关系.
·能力的提高,目标的进步.
·采取措施提高主要参数的控制.
7.检测程序及质量测量
A) 测试程序
·质量控制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展应用到合适的阶段.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完成品的质量检测,合格产品的释放要求及分析证明.
·记录的管理及编制,用以显示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B)监控设备及测试设备的控制.
·正式界定实验室范围.
·测试过程:鉴定(与需求相关的能力),如果有需要即更新,软件鉴定,和客户的方法保持一致,测试质量的持续监控(参考资料的使用,实验室内部测试).
用于工艺的测试设备,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测试设备以及实验室中的测试设备,在与设计标准相关的特定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校准,合适时进行设定和重新调节,识别标准现状,防止未受权的调整,防止损坏存贮状态处理.
·与国家及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度量衡.
·校准记录的管理及编制,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
·次级承包商校准行为的控制.
8.流程控制
A) 流程管理
·多规律方法发展流程管理,包括付款到期进度,体积,技术规格,商业和行政事务.
·风险评估以防止流程水平故障.
B)存贮及处理
·工厂,设施,设备以及它们的提高.
·产品处理和存储系统以防止收货,接货之间所造成的损失.
·存贮设施的清洁.
·运用到产品的存贮设施.
·库存旋转规则用来优化生产区域内外的存贮.
·存贮及处理期间,要有书面规定,以防止任何损坏.
·在合适的间隔内评估存贮状态以探测任何退化.
C)鉴定及可追溯性
·在生产期间,在发货之前,在控制及测试阶段,运用合适方法鉴定原材料、部件及产品(在收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