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每批分开,既没有交叉污染也没有产品混合.
·系统允许测试和有限的生产活动,与正常生产相隔离.
·持续的鉴定系统允许对工艺进行系统监控.
·需要时保持可追踪性.
D)产品污染风险
·潜在污染风险的系统分析.
·防止污染以及控制被污染产品的方法和步骤.
·使用集装箱、包装等保护产品.
·生产车间保持有序、干净、且维护好.
E)非一致处的处理
·生产期间探测、鉴定以及隔离非一致因素的方法,探测、鉴定以及隔离完成品非一致因素的方法.
·处理不符合规格产品的程序及责任.
·产品返工/修理以及检测的条例.
·快速纠正措施和对返工/修理产品的检测.
·非一致处的记录.
·在发货后或在使用期间发现非一致处,所采取的措施.
·万一发现不一致产品被交货,内外部的快速交流.
·非一致产品在交货前需要客户合同的解除,
·不符处的预防,原因的分析及排除.
·非质量指标的监管.
·对未受鉴定或疑是不符产品的控制.
F)流程提高程序
·优化产品及信息流的方法的应用.
-价值分析,“kan ban”系统等.
·采取措施提高流程控制及减少库存.
9、物流-客户服务
A)物流及客户服务需求
考虑如下客户需求
-交货日期
-包装,鉴定
-行政文件,发票
-运输
-及时恢复客户
B)交货日期的遵守
·组织好,计划好,从原材料的接收到最终的交货,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符合客户条件.
·在客户同意下安全存贮以保证货物的可得到性.
·合同以及运输模式的检测.
·交货日期的监控.
·追加运费影响的追踪及报告.
C)按规定交货
·交货之前,订单鉴定系统的持续性以及产品标签的加贴,保证所交货物的类型.
·阻止不符合规格产品的发货程序.
·运输期间维护好产品标签.
·确保包装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遵守数量要求.
D) 行政文件的质量
·确保行政文件的一致性及发送日期,包括提单、一致证明、海关文件、分析证明以及发票(步骤)
·制订条例,用于通知客户有关产品的质量、数量、交货日期、标签或文件的变化.
E) 供货商管理的交货服务指标(IQS)
·获得用于指标的数据的步骤.
·对于指标的计算要遵守客户的规格.
·对比客户数据,交叉检查数据准确性.
·供货商和客户报告的结果差异的调查.
·纠正措施.
10.工艺投诉
A) 制定用于接收投诉的程序
·文件投诉的程序
·有关客户投诉的内部交流的程序.
·建立问题解决方案.
B) 纠正和预防措施
·建立程序用于投诉/故障原因的调查.
·建立方案用于根本原因的分析: Pareto,错误模式和效用分析(FMEA)等.
·发展解决方案:短期预防措施,中、长期预防措施.
·纠正及预防措施计划有效性的确认方式.
·生产中其它相似潜在问题源的解决方法的运用(包括其它产区)
·记录所采取措施产生的结果.
C) 保持与客户的交流
·客户要求采取措施的回复效率
·步骤:保证提交以下书面材料给客户:
— 快速纠正措施.
— 纠正措施计划
— 计划的进步情况,所采取措施的监控情况及措施的效率情况
D) 报告—指标器
·用于测量交货的产品中的不符处,所使用的指标器要保持测量时的位置,合适时要采取措施减少不符处(报告等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