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辅导报告(4)

2010-06-17 16:07

  这样你的起点才会更高、成就才会最大。不然的话,两眼向下,只图眼前,看不到长远,就会功亏一篑。③胸怀要宽。要有“将相头顶堪走马,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广胸怀,凡事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切不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敬爱的小平同志虽三起三落,但仍是那样开朗、豁达,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乐观忍耐”。当然,我们不是伟人,是常人,是平凡之人,但心态也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心态的差别。积极的心态导致健康与成功,而消极的心态导致疾病与失败。常言道:祸是讲出来的,病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烦恼是想出来。心态决定健康,我希望同志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善待工作、善待亲情、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活得轻松、活得潇洒,工作才会有干劲。人生在世几十年,成败荣辱都在天,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我希望同志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相处中: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激励的话;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讲,要牢固树立为公理财、为民办事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公共精神铸造执政理财的思想灵魂,以人文关怀奠定为民服务的情感基础,以科学创新推动财政事业发展壮大,以拓展技能促进业务水平全面提高,以严谨处世体现精细理财的职业风范。今年我们要在局内大力倡导这一文化品牌。总之,同在一个局、共爱这个家,让我们珍惜荣誉、珍惜缘份、珍惜岗位、珍惜今天、共谋发展。

  2、要注重工作的创新提质。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于用心,对工作应付了事、马虎潦草的,不可能创新。一个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人也不可能创新。只有全身心投入、用心钻研,才会发现问题、寻求对策、解除困境。在创新的问题上,不能老是上级怎么样、领导怎么想、自己没思考,要提倡自觉、主动,而不是被动、盲动。这几年,我们相继也进行了一些财政改革,但大多数是按照上级意图实施的,推进也是十分艰难。09年,在财政工作的创新上有哪些可以寻求突破,有哪些可以大刀阔斧,有哪些可以初见成效,很值得在座的每位用心思考。总之我希望09年财政工作要创出品牌。

  3、要注重作风的严谨务实。我记得去年绩效考核讲评会上,区委建国书记提出的作风建设“六得”的新要求:务必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把本事用在“会成事”上,把作风现在“善共事”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把底线把持在“不出事”上。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担得起重担、打得开局面、搞得好配合、扑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今年的考评会上,区委又提出了:要破除“守”的思想,积极谋事;破除“怕”的思想,大胆做事;破除“推”的思想,主动成事。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事业为荣,以大局为重,坚决克服处理无策,遇事推诿的作风,善于履职,敢于担责,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以一种废寝忘食的精神,以一种休戚与共的意识,以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切实把工作做好,做出成效。同时也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让干部名誉上有甜头、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同时,要实施淘汰机制,绩效一般的批评教育,较差的、平庸的坚决调整,失职渎职的从严处罚。由此可见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这几年,局里围绕作风建设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访贫思廉”、“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警示教育”、“协作登山”、“团队拓展训练”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干部队伍实际也适时推出了弘扬三种意识——团结、主人翁、艰苦朴素,践行五种精神:协作、奉献、创新、求实、清廉,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种作风,在干职工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教育启迪作用。09年的作风建设,我看主题应突出为:科学发展、务实求真、勇于创新、清廉为本。具体来讲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①权与责——正确行使权力,责任重于泰山;②主与仆——为民理财,甘当配角;③呼与应——服从工作安排,出色完成任务;④上与下——下级服从上级,确保政令畅通、团结和谐;⑤左与右——科室之间协调配合,大局为重;⑥情与法——不论亲疏,按章办事。当然,作风建设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我们抓住根本、抓住关键,领导作表率、党员作先锋、干部齐努力,我相信干部作风将有大的转变,一个团结和谐、务实创新、能征善战的财政团队必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财政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辅导报告(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公安机关培训班工作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