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文选意义(3)

2010-06-18 00:58

  评价一种理论,归根到底要看实践,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事实胜于雄辩。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6992亿元增长到12033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519元增长到9398元,国家财政收入从2665亿元增长到18904亿元。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01元增长到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74元增长到7703元。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117亿美元增长到620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56亿美元增长到2864亿美元。

  在这13年中,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13年中,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扩大,两岸同胞交往加深,维护了台海和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敌对势力曾张狂地扬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产主义”,妄言中国将会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后尘。然而,在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幻中,社会主义的红旗在中国不仅没有倒,而且更高地飘扬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以13年的艰辛探索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20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

  深化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首先要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现实奋斗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必须看到,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把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学习江泽民文选意义(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