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突出地把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能否作出正确回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的演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为什么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会丧失政权,有的政党甚至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好这个法宝,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使命。
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必然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严峻考验和新的问题。
面对严峻考验,面对新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引起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深入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说:“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要忧党忧国忧民。首先要忧党。如果不这样认识和提出问题,如果听任各种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那就难免出现杜牧所说的‘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局面。”
江泽民同志还说:“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醒。”
这些话振聋发聩,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思想深度。
“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明确和坚持自己的性质,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奠定坚实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无论党的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如何变化,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改变,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不能动摇。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