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官释明权(10)

2012-08-28 21:51


[16] 李琦,《论我国法官释明权的立法完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第155页。
[17] 【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18] 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0页。
[19] 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第75页。
[20] 周利民:《试论阐明权》,《政法论坛》2001年第3期;张力:《论阐明权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性质界定》,《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史长青:《法官阐明界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李丽峰:《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法官释明权及其完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006年第3期等等。
[21]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民事释明调研课题组:《关于强化法官释明,弥补当事人诉讼能力不足的调研报告》,法律出版社,载自《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40期,第34—40页。
[22]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法官释明权行使的实证研究》,载http://www.hzcourt.cn/fxyj。
[23] 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24] 台湾邱联恭等:《心证公开论—著重于阐述心证公开之目的与方法》,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七)》,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1998年10月版,第194页。
[25] 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56页。
[26] 【德】奥特马•尧厄尼希著,周翠译:《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133页。
[27] 【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28] 肖建华、陈琳,《法官释明权之理论阐释与立法完善》,北方法学2007年第2期,第80页。
[29] 贾永丽:释明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第38页。
[30] 【日】三本和彦:《民事诉讼中关于法律问题的审理构造》(四),法学论丛第120卷1号。转引自张力著:《阐明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172页。
[31] 骆永家等:《阐明权》,载杨建华主编《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台湾三民书局1993版,第195一197页。
[32] 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一)学类著作:
[1]毕玉谦.民事诉讼法与程序功能[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德]奥特马•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M].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白绿铱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日]新堂辛司.新民事诉讼法[M].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M].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8]王甲乙.阐明权[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9]谢怀轼.德国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张力.阐明权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张卫平.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M].成都出版社,1993 年版.
[12]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张卫平等.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二)学类期刊:
[1]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J].中外法学.1999 年第 1期.

试论法官释明权(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传统中国是否存在民法辨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