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负商誉会计处理(3)
2012-08-21 20:57
综上所述,对收购价值低于公允价值的差额,首先扣除隐性负债,然后依据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按比例抵减长期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至其等于账面价值;其次依据账面价值摊销剩余负商誉,直至长期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为零,如果还有剩余,则计为非常利得。
三、结束语
合并负商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性的概念,国内外对于负商誉的本质和产生原因观点繁多,对其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上还不成熟,但很多人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即在企业并购中,如果购买成本与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为负,该差额除去公允价值被高估部分和隐性负债后,剩余的差额即为负商誉,由于交易成本、资金周转、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负商誉客观存在,其实质是投资折价。本文在已有的负商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有关会计理论对负商誉定义、性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对负商誉理论的发展和负商誉会计处理有所帮助。但本文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对隐性负债值大小的评估方法与减少公允价值偏差的方法等,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春枝.浅析负商誉的本质与会计处理[J].现代商务,2009(20).
2、胡艳荣.负商誉在产权交易中存在的原因及分析[J].商业会计,2009(12).
3、彭慧英,谢思平.负商誉及其会计处理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4、王北军,周建文.新会计准则下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探讨[J].商场现代,2009(7).
5、耿菲,杨成文.浅析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J].新会计,2009(1).
6、姜涛,崔乃凤,杨成文.负商誉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7、王杰.负商誉浅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9(5).
8、李利,黄婉婷.新会计准则下商誉相关问题的探析[J].工会博览,2009(3).
9、刘珉璐.浅析企业合并商誉[J].商场现代化,2009(3).
10、闰光荣.新会计准则下负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
企业并购负商誉会计处理(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