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全球化 时机已经成熟(3)

2012-09-01 23:53



    IFRS的局限性

    既然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协调的是在国际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国家的利益,所以有人说,国际会计准则难免“欧化”和“美化”。那么,在会计全球化的趋势中,某些资本市场不太发达国家的利益是否会因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受到损害呢?

    对此,陈静表现出一种很平和的态度。她认为,在全球的经济角色中,欧美是占主导地位的,必然,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他们说话的声音就比较大。另外,他们的资本市场本身很活跃,机制比较健全,他们对经济现象的投入的研究也比较多,他们市场的运作形式代表了一种先进趋势,国际会计准则必然要向先进靠拢,所以,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反映了欧洲和美国的倾向也是很自然的。而对于很多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由于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声音比较微弱,国际会计准则很难全面地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一方面,要加强跟国际社会的沟通。因为国际会计准则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经济现象,多加强沟通,比如派代表列席会议,以观察员的身份提出问题,能够让IASB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提请IASB考虑。另外,这些国家要加强自身建设,使他们的市场更加完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逐步缩小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另外,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可能会有损失,但是,如果不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就无法真正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损失可能会更大。所以,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问题上,每个国家都需要权衡利弊。

    而杨有红教授则结合我国的情况来谈这个问题。他认为,不能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损害了哪个国家的利益。无论哪个国家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都是理所当然,不是想或者不想采用的问题。但是,国外的会计准则都是要求公司制企业采用,其他企业可以选择采用,但在中国,如果完全按国际会计准则,那么所有企业则都必须采用,这样就会损害我们的利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企业的成本很高。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报表还不是最大的成本,主要是要相应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保证企业按照准则去做,这项工作花费精力相当大。这个成本要比实行会计准则本身要高得多。另一方面,完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也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为投资者作决策的,而不能满足某些企业评价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推而广之,也就是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并不一定会损害国家的利益,但是,盲目地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不考虑自己国家的国情和需要,则会损害国家的利益。陈静也认为,国际会计准则不可能完全代替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只靠一套国际会计准则来完全约束所有的经济行为或者说反映出来所有的经济行为,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是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法国的企业,政府性更强,好多大的企业都有政府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财务报表就要满足政府的需要。而德国企业比较明显的是,他们的税收很重要,所以,他们在编制报表时,很多时候主要反映税收方面的要求。之所以出台国际会计准则,是因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运作的公司需要一个比较趋同的会计准则,这样大家比较好理解相互的会计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就是在一个框架内,使大家看待会计信息有一个统一的原则。而这些公司的会计信息除了满足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内各方面的需求。而要满足国内各方面的需要,仅有国际会计准则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

    会计全球化的时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熟

    我们看到,2005年,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会计全球化的进程,那么,现在是否真的到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会计语言的时机了呢?对于这个问题,采访中,我们得到了几乎一致肯定的回答。

会计全球化 时机已经成熟(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资产负债观及其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