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在对他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其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重视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他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总之,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幼稚性、浮躁性和盲目性,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复杂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家长是教育体系的支柱。要对初中学生施以正确的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正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及全社会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批健康、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