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内容以生活、学生中的见闻、感受为主,它是学习和生活的书面记载,同时也是心灵的发展轨迹。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流于应付老师检查的形式。因此,首先应向学生讲清楚写日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写日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美的人或事,从而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有时候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学生摘录课文中的美点、亮点;或者通过学生课外查找图书资料,上网浏览等,借以对课堂教学作必要的延伸。这样,日记和读书笔记就能结合起来,弥补了学生由于生活面狭窄而造成的无内容可写的情况。
2、利用课前三分钟
真正利用好,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积累丰富起来。短短三分钟,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推荐名言警句,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推荐小诗,美文等。每堂课前有两到三名同学按一定的顺序轮流上台推荐,并讲述体会。
3、指导摘录课文中的美句、警句。
课文中的美句、警句,学生往往忽略,其实,这些也是最应该、最易取的积累素材。而且通过对这些美句、警句的积累、赏析,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为此,可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摘录到笔记上,反复诵读,特别精彩的一定要背诵。背诵是罪原始的积累方法也是最有效的。
4、积累古诗文,增强文化底蕴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遗留下的文化瑰宝,无论是文学性、思想性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精华,它是我们站在伟人肩膀上的最好的依托,是我们增加文化底蕴的最好的营养。当然,流传下来的古诗文很多,我们不能一一背诵,而要有选择。我们可以先从新大纲推荐的五十首背诵起,然后再从有关的读物中选择。平时在诵读时不求“一窝蜂”的集中时间去背,而要“细水长流”—每周背诵一首即可,不比贪多。在背诵的过程中,还要抄写、默写一下,以增强记忆。学生通过背诵和在老师指导下赏析,不但积累了文句,而且得到了美的熏陶,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将闪光的文辞信手拈来,以增强文章的精彩,对写作、人文素养的提高帮助也不小。
5、指导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
课外阅读无疑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必然会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此,老师的知道应放到阅读时间、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课,介绍必要的阅读知识,逐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应该放在课余,平时阅读篇幅短小的作品,节假日阅读长篇名著。内容应该健康,积极向上;方法上应略读、品读、精读结合,关键要作笔记、写心得。图书条件差的可以鼓励学生捐书、班费购书,成立图书角。
我相信:日久天长,滴水也能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