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2)

2021-05-08 04:25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提倡“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自学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持续学习动力,能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指标。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活泼和高效。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设计 
  关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设计,其整体理念是根据需求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融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明确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提出了微课教学的策略,策略重视学习者个性特征,通过碎化知识、重组资源、反馈、反思和评价等方式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有效保证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下面以《PhotoShop图像合成》一节为例进行说明。 
  1.先行组织策略。该策略不直接向学习者呈现新的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微课的方式设置情境,引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答一些问题,来触发新的学习内容。问题可以是以下几类:(1)新内容的上位或下位概念。(2)学习者原来的一些错误认识。微课展示的内容有:(1)提供学习指导(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2)观摩典型案例。(3)提出与学习者经验接近,体现新知识点的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 
  2.碎化策略。结合课程讲授内容将微课在内容上进行碎化,并将微课的使用时间进行碎化分配。这个策略旨在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使知识碎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涉及图片移动、自由变化、羽化等知识,部分是新内容,部分是已学过的内容。对这些知识分别制作相应的视频,供不同学生学习,可以解决课堂上技术水平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个性化学习策略。信息化教学理念倡导突破传统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微课资源繁多,知识碎片化,符合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且,利用微课开展个性化学习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本课的学习中把学习者分为同化者、适应者、收敛者、发散者四个小组。因此,教师在微课设置中应有所偏重,以适应学习者的特点。 
  4.交互和评价策略。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嵌入社会化网络交互工具,或者对视频资源、辅助材料的设计,引导学习者讨论和知识分享。而在评价上,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及时提供指导,学习者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更加客观。在本课学习中,借助“开心网”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互评,促进教学高效进行。 
  总之,科学合理的微课设计策略能够给师生提供更多的教与学的自由,有助于提升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我们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改并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

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铃兰花》蕴含的教育智慧初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