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助政治学科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的作用
大多数中学生不太喜欢政治课,认为政治课是在歌颂政府和社会,而学生常常被网络、社会不良现象和思想所影响,从而觉得政治课堂脱离现实,不真实。教师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就要从思想上进行引领。政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政治课堂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更是回归生活的。政治教会大家运用思辨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而非仅是赞美政府和社会。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信任政府,信任执政党。如果学生连政府和执政党都厌恶,不信任,又谈何喜欢政治学科。教育是服务于政治。政治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国家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党能处理好腐败问题及其他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拥护党和政府,才不会对政治学科产生抵触,学政治时才会有兴趣。
(四)借助学生的力量,走学生路线
1.个别突破,旗帜引领
培养艺术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光靠教师还不够,要学会深入学生当中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首先要选出合适的政治科代表。政治科代表的工作能力强弱,工作方式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选对科代表。政治科代表要热爱政治学科,同时对政治教师有好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班上有一定的威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科代表有助于帮助政治教师更好地与学生相处,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必须从尖子生和有号召力的学生身上下功夫。如果这两类学生也被政治教师“笼络”了,就能较好地影响和带动班级学习政治学科的氛围,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2.连环出击,群体效应
光有少数学生带动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其他的学生个体。政治教师应常深入班级,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学生多接触,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就能增强自我存在感,并在这一门学科上多投入一些时间,学习兴趣也会提高。政治教师要让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政治,最起码让没兴趣的学生不至于排斥政治。教师要坚持走学生路线,不能脱离学生,远离学生,不能上完课就马上消失,更不能与学生对立。教师如果让学生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