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2021-05-08 04:58

(3)讨论并得出结论:第6自然段是“简单列举”,第3~5自然段是“详细举例”。

【设计意图:以文本介绍内容的多而不烦为着眼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表达的秘妙,在读中发现文章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具体介绍与简单列举的方法。】

第四关:读好第3~5自然段

(1)读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时,注意停顿。

看,人类从发明飞机到后来不断改进飞机的过程,我们很快读过了,可这个过程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2)第4自然段中说的“流线体”熟悉吗?文中提到的流线形体的是——鲸!

生活中像这样的流线体有 ——小水滴、动车头、飞机的头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像鲸和小水滴一样有圆圆的头,这样的物体在空气和水中行驶有什么好处?课文告诉我们了——阻力最小!所以,行驶的速度就快!

(3)第5自然段:“……薄薄的鸡蛋壳……”,指导多音字“薄”“壳”的读音。“壳”,口语读ké ,脑壳、瓜皮果壳;在科学专业术语里就读qiào,比如

地壳。

像这样的专业术语出现的时候都带有特定的符号——双引号。

(了解双引号的作用)你知道这里的双引号表示什么吗?(课件出示双引号的用法,让学生选择。)

(4)咱们来看看薄壳结构的建筑物。(出示“薄壳结构”的建筑物图片。)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指名逐段朗读,实则快节奏地解决了每个自然段的知识难点。】

第五关:概括主要内容

(1)作者详细举例的这三段分别介绍了什么?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说说吗?

(2)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方法点拨:你们发现了吗,他说的是书上的哪句话?(注: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用横线画下来。

有时候,段落里的总结句就是主要内容。

(3)用这个方法,看看第5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生默读,圈画。提示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词意似乎模糊表达实则精准——“文体与表达”视角下《音乐之都维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