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2021-05-08 04:58

方法小结:说主要内容时,我们要会发现文中的关键句。

(4)再来看看第3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这段有没有现成的句子?老师提醒你,没有现成的句子,我们就去找关键词,可以模仿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句式来讲。

(5)课件分三个部分出示内容概括:

人类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改进/造出)了

。 

(学生说了3个分句后, 可以把后面两个分句合并成一句,再简单一些。)

(6)人类从蜻蜓翅膀得到启发改进了飞机,从苍蝇、蚊子、蜜蜂身上得到启发造出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这两个意思差不多,可以合并成一句话,谁来说?(人类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改进了飞机。或人类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造出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中间可以加一个连词“并”,改为: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改进了飞机。

把这句最简洁的话写在

书上。

【设计意图:用文中现有的句式训练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从文章语言文字里发现的“老师”。学会用文中现有的重点句简短概括是中年级语言表达训练的重难点。】

2.发现事例的典型性。

(1)作者在详细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里,还藏着秘密,你能发现吗?(再次浏览课文)

提示:这三种生物有没有重复?鸟类、蜻蜓等是天上飞的,鲸呢?(水里游的)鸡蛋呢?(陆地上的)你有什么发现?

(2)原来,作者举例介绍的时候,从海、陆、空三个不同领域,选择了三种生物作为代表来介绍,让我们读来不仅不觉得累,还没有重复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例子很有讲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设计意图:关注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式,用具有典型性的事例来介绍事物,让学生懂得:写文章,选取材料很有讲究,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三、总结所得,赏插图,激

欲望

1.今天,读了这篇科普小品文,你有什么收获?(相机根据板书小结)

学到了作者介绍事物的

方法;学会了用关键句概括

《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词意似乎模糊表达实则精准——“文体与表达”视角下《音乐之都维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