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评价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3)

2012-08-27 23:14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必须完成的自我客观、全面性评价,包括评价自己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等。
        五、用好评价结果,提高教学评价实效性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打个分数,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不但要评好,还要用好,纠正评教活动的偏差,努力提高教学评价实效性。
        目前高校评教对学生评教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但从操作看存在两种不良倾向,大学生监督权力被异化: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成为“变相筹码”。        1、教学评价尴尬演变成“一分钟游戏”
        大学生参评率和有效评价比例逐年下降,学生参评积极性和自觉性日益减退。其实学生并非不在乎教学质量与评教结果,只是满腔热血的批评意见往往“如石沉大海,连个响都听不见”,再打分时自然不想浪费时间。学校刚开发出的查询成绩前必须打分的系统也就变身“一分钟游戏”——不用看选项说明,一般都打A,偶尔打一两个B,免得人说,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平均分都接近满分,这样的评价结果自然失效。天津大学一份调查给这种现象写下注脚:2008~2009学年的第二学期,天津大学全校教师在“学生评教”中的得分绝大多数在97分以上,80分以下的只有一人。在该校“校领导接待日”里,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与学生对话说,这个结果让学校感到很“为难”,因为既要以此评价教师,“又不敢用”。
        2、严师受伤:课堂要求严格的老师评教时往往得分不高
        大学里的师生关系也由此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一些老师为“邀宠”,上课内容不多,段子不少,课堂气氛嘻嘻哈哈,而要求严格的老师反而很受伤。这样的评教反而损害了教育的价值和严肃性,“老师是最先的受害者,学生则是最终的受害者”。
        以上现象的存在,说明对学生评教活动要正确引导。学生评教结果要正确分析合理使用。学生评教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要和教师自评、专家同行评议、领导评估等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另外所有学科评价系统标准化,容易造成评价不公正的情况。评教时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应更重视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结果使用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挂钩是必要的,但应该更多的发挥其过程性评价功能和总结性评价功能,及时向教师公布结果,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让评价结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因素而非简单这么做会增加被评价教师的反感,否则会将评教工作异化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参考文献:
[1]段洁利,赖元峰,谢小妍,李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03-205.
[2]劳士健.大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报,2002,(4)106-110.
[3]胡建琴,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2-44.
[4]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0(2):55-58.

建立完善的评价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快乐翱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