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三历史课程的“教”与“学”(4)

2012-08-30 15:52

在教学中,由于平时考试的不科学和不规范,学生和部分老师再历史问题研究的结果上往往“殊途同归”,这可能让学生产生的错觉,那就是即使不了解历史问题,也可以通过摘抄书本或者是材料的语言获得相应的分数。

但是历史高考的题目特别是主观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却是另一种高度,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的材料题题题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涉及到的书本语言极少,甚至没有。所以高三老师在上复习课前,往往先让学生随堂解读涉及到得本科知识的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观念:书本知识是解决考试内容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必须以书本知识体系为依托。

其次,在教学中,高三老师往往采取“强硬”手段,“逼迫”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手段并不适合新课改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导是关键。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习惯于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所以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三老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思考主观题,并且让学生大胆回答自己心中答案(学习中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可能就在课堂的回答中体现出来)。当然,再学生回答过程中,总是不断鼓励学生的想法,即使学生回答错误甚至是文不对题也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且不断引导其思路步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            学生的自我巩固

1、“明知山有虎,偏要绕道行”,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作业永远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手段,但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作业的复习效果是否能够实现却是高三历史老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抄袭作业始终是作业布置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老师、家长绞尽脑汁也无法避免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一部分生活能力已经得到改善的农村学生身上比较普遍。

所以我们要“知难而退”。为什么不能从源头上分析抄袭作业现象的原因呢?显然,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是唯一的理由。高三的历史学习既然仍然突出书本基础知识,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主动去“抄”呢!以列举题的形式布置作业,允许学生相互抄袭。其实,列举题的答案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也是抄袭书本的语言,既然布置这类作业的意图就是要求学生回家看书,既然所有学生都抄下了书本的答案,我们何必为了学生抄的“哪个版本”而纠结呢?

3、交流与合作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三历史课程的“教”与“学”(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高三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