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细节 感悟真情 ——《春酒》教学案例研究(2)
2012-09-13 20:31
(三)原因分析
“细节赏析”作为这节课的重头戏,试教中的尝试无疑是失败了,我在听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后,仔细的思考了一番。将失败原因归纳入下:
第一、对教材把握不够到位,众多细节不敢做取舍,造成课堂冗杂拖沓;
第二、针对细节的品析点拨不到位,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仍旧停留在“有感觉却说不清”的层次。
第三、细节品读环节放得过开,教师主导性缺失,造成课堂上学生虽然发言踊跃,却东一榔头西一棒,让课堂很凌乱,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无法集中。
正是以上原因这才导致这一环节内容多、容量大、语言品味不够深入的局面,造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
与几位老师的研讨让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淡雅,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细细品味语言。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两大关键问题!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带着这些感悟我对试教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为下午的正式比赛做准备。
(四)再次探索
正式比赛时,我将“环节三:品‘酒”味,研章节”改成“环节三:品‘酒”味,研细节”。虽然只是标题上的一字之差,但在问题设计的角度上要小了很多、准确了很多。学生能够很快的明白,教师要引领他们展开文本中的“细节研读”。
另外,我将这一环节中的第二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味道才是作者所说的‘家乡味’呢?请大家读一读、议一议,看看你能不能从字里行间品出其中的味道。”改成了:“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的很有情趣,请找一找对“我”、对“母亲”、对“乡亲”的描写读一读、议一议,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家乡味。”并且让学生一边找“我”的细节,一边分析“我”的性格特点,一边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其中的情味。将“我”研究完了之后再找“母亲”的细节,分析母亲。这样一来,学生发言的针对性很强,每个人物的特点在细节的分析和朗读中就跃然纸上了。
正式的比赛中,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少同学还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堂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如个别读、集体读、比较读、示范读、自由读等,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足、效果好。学生们通过朗读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品味语言之美,感悟人生哲理,并有创造性的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他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下面回放几组精彩镜头:
(五)精彩回放
【镜头1】
生1:我找的句子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醉仙呢!” 这句话体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充满了童真、童趣。
师:你能抓住关键字词作具体的品析吗?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品出童真、童趣的。
生1:“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现了我舍不得喝的样子,说明作者很喜欢、很珍惜那一点点酒。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试一试。(生1读)
师:“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生2:我觉得能表现作者很想喝“八宝酒”的希望。
师:说得好,香甜的“八宝酒”多么令人向往!那么大家说说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呢?
生3:轻松、欢快,充满渴望的语气。
师:“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4:有点失望。
师:失望表现在那几个字上呢?
生4:“小、低、只、一点点”这几个字上。
师: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吗,读出从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生4读)
师:这里还发生了一次例外,跨门槛是跌了一跤,酒全洒了,这一句和其他几句的朗读语气一样吗?
生5:不一样,此处要读出一种绝望、惋惜的语气。
师:是啊,如此珍惜的酒却全洒了,喝不到了,真让人感到遗憾。请你再来读读看?(生5读)
师: “捏、洒”这两动词最能体现绝望、惋惜的情绪,这位同学的语速快了一点,慢一点,再试一遍。 (生5再读)
师:现在好多了。全班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要用心体会,读出“我”的情绪变化。(众生读)
【镜头2】
生1:“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我在这个句子里,我看到了乡邻间的和睦融洽。
师:你很善于发现。请抓住关键字词具体说说。
生1:“我”能够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点一下酒”说明邻里之间关系是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否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今天的我们就很少能这样“放肆”。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能联系实际来谈自己感受,确实,能这样“放肆”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那么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小姑娘怎么样呢?
生1:小姑娘很讨人喜欢,活泼可爱。
师: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
生1:“靠、点”这两个动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生2:我还从“舔一舔,才过瘾”里感觉到了小姑娘的机灵,可爱,嘴馋,好象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
师:大家再看看这句中的逗号,如果去掉,你们读读看,味道有变化吗?
(众生自由比较朗读)
生3:有变化,去掉逗号,那种小孩子耍小聪明的淘气、天真的样子就不够突出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的看到了短句在文章中的人物造型魅力。集体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好好体味其中的“靠、点、舔、才”的韵味。
点拨细节 感悟真情 ——《春酒》教学案例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