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的误区五:实施参与式教学中随着对立师生关系的消解,展现出来的是超越了传统课堂死寂沉闷,而呈现出鸟飞鱼跃的新型课堂生活,但在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把握不当,过度放纵学生,致使许多课堂有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要求做题,他似做非做;要求思考,他静而候之;小组讨论,他置之不理;别人发言,他不闻不问,有些表现欲强的学生还常常扮鬼脸,瞎起哄,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则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游离于学习之外,旁若无人自顾自地玩耍。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弹性,参与学习想出则出,欲归则归。对以上现象,教师则不闻不问。不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多放手,少管束,但这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问不管。诚然,我们不能捆绑学生手脚,要以人为本。关切、爱护、尊重学生,但学生又是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孩子,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调控课堂,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以上现象。无论是过去的“规矩”,还是今天的“放飞”,都应有它的尺度。我们不能把学生控制为“不许说话、不许动弹”的木头人,但也不能“信马由缰”,搞“无序课堂”,好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张驰有度,有放有收的,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序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针对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上的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对象的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我认为得当的教学策略主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