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2)

2021-05-13 10:02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例题2通过【设计实验】和【实验及结论】两环节问题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在对该知识点上的理解存在的误区,然后通过【拓展研究】对学生学习进行矫正指导。

3思维拓展与能力提高作用。

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在例题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思考、争论,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题3、学习科学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发现许多特殊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中我们遇到有许多“1+1≠2”的事例,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面表格:

“1+1≠2”的事例解释原因

示例1g碳酸钠溶液与1g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等于2g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自己写出一例

例题3是一道开放型试题,它的答案有(1升酒精与1升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升;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或(1g硫酸溶液和1g氯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不等于2g;生成硫酸钡沉淀)等等。通过此开放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发挥集体的思维能力,获得多种智慧型结果,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例题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维度

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对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要从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性和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性三个维度进行。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