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务教育培训是推进税务改革的“先行者”。总局党委高度重视发挥教育培训在改革中的作用,重视教育培训在推动建立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方面的职能。王军局长在改革期间14次公开讲话中,有9次讲到教育培训工作,8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确立改革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总局改革办培训组、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开展“一竿子到底”的视频培训,推进改革稳步开展,落地落实。
2.税务教育培训是税收业务变化的“排头兵”。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国地税机构合并、人员合并,岗位职责调整,业务上带来新变化。以税收业务互补融合和非税收入征管等内容为主的培训变得十分迫切。教育培训需要理清思路,既统筹安排,确保培训内容不重复不漏项,又分清轻重缓急,确保有条不紊。
3.税务教育培训是税务干部履职尽责的“基础石”。税务教育培训既要开展业务层面的培训,又要深化精神层面的教育,将理想信念、纪律规矩、廉洁从税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既要组织分类分级培训,又要搭建干部自我学习提升平台,提升税务干部履职能力。
(二)高起点重塑税务教育培训的总体布局
按照新时代、新税务的要求,坚持“教学为本”,打造一流的学科和项目体系,优化学科建设布局。
1.以适应税收改革发展为“主战场”。重点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国际税收管理、税收分析等方向的专业学科建设,加强与税收工作紧密联系的会计学、经济学、法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的建设。聚焦“四种能力”,改进税收专业化培训。增强税务干部服务税收发展能力,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大攻坚战”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开展重要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政策、国际税收合作等专题培训,以税收专业本领和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实施税务系统“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2.以增强改革创新能力为“聚焦点”。适应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需求,开展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等新业务培训、业务互补融合性培训和优化营商环境培训,以培训助创新、激活力、促“四合”;增强税务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聚焦依法治税,开展税务部门法治专项培训,引导税务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税收工作。
3.以增强岗位胜任能力为“落脚点”。聚焦税收事业发展重点、实际工作难点、纳税人和缴费人关注热点等具体问题,开展行政管理、纳税服务、征管评估、税务稽查、国际税务管理、信息技术等税收业务培训和岗位实训,持续提升税收管理和服务效能;优化复合型干部培训项目,着力使税务干部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抓好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统计、保密、应急管理等方面学习培训,开展哲学、历史、文学和心理健康辅导,提高税务干部科学人文素养。
(三)高水平优化税务教育培训的运行体系
税务教育培训运行体系直接关系到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培训机制安排和保障有利于将税务教育培训各项需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1.需求调研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前置点”。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和统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坚持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把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紧密结合。
2.项目管理是规范教育培训的“中控台”。完善课程培训指导大纲体系,以大纲和相关规范为指导,推进税务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大力推进精品培训项目创建工作,制定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培训项目研发和评审,完善培训方案的制定,加强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实施过程管理与培训效果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和确定培训项目承办机构的重要依据。
3.激励约束机制是完善教育培训的“关键点”。完善税务教育培训,要实施培训动态管理,注重全程跟踪问效。要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与监督,推行教学考学评学督学制度,逐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将教育培训与干部的考核任用相结合,把教育培训情况作为考核上岗、晋升定级任职的重要条件,完善考试竞赛评比考核等培训效果检查手段,形成自加压力、自强素质的内在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