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西税收风险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处理标准,而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税务部门对同一税收风险,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从而会影响风险管理的公平性和统一性。另外,对风险纳税人采取的控制和处置方式都是建立在风险等级排序的基础上的,即当前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风险处置属于事后措施,是带着问题事后进行风险应对处理,缺乏主动性,缺少必要的风险预防措施,加之缺乏完善的监控手段和方法,很难使税收风险管理达到预期效果,使得风险管理工作成果大打折扣。
(五)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2001~2014年间,广西地税系统征管纳税人由55.6万户增长到104.3万户,增长87.6%,而同期税务干部仅增长了30%,工作压力成倍增长。同时,受制于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源结构等瓶颈,在征管资源配置中未能按照“管理有风险纳税人”的要求合理配置。征管资源的不当配置既造成浪费,又致使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征收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二是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从业务素质看,人才队伍更新知识的速度达不到税收专业管理的要求,还不能满足广西地税风险管理的需要。
六、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模式路径与对策
(一)实行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一是科学分类税源。按纳税人经营规模、行业、特定业务或税种等,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的类型税源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二是合理划分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源管理事项划分为基础管理和风险管理两类,其中基础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户籍管理、发票管理、涉税信息管理、调查执行等,风险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风险分析识别监控、纳税评估、涉税情报分析。三是实行税源分级管理。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地税机关分别设立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负责本级机关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任务推送。
(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流程。纵向方面,建立好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监控评价的互动机制,对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等级排序,按风险等级高低推送风险应对任务。横向方面,合理界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工作程序和协作制度,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实现各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传导、业务衔接,促进税收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形成税收风险管理的一体化协作;外部要建立好协作机制。通过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税收保障办法》,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加强涉税信息共享。
(三)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支撑。
做好国家税务总局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的落地实施建设,实现全区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支撑。一是根据广西的经济税源特点、现行的征管状况,加载本地的指标、模型,重点研究建立房地产、建安、制糖、有色金属等行业模型,在指标建设上,尽可能涵盖各个税种,注重财务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运算,提高指标的有效性,依托指标模型,对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发现风险疑点。二是在系统中实现一户式评估功能,实现风险管理系统既能进行批量风险分析识别,又能在税收风险任务推送后,应对人员能运用系统的功能进行单户式的案头分析评估。三是实现指标模型动态配置固化复用,实现风险任务参数化排序定等按户归集推送,实现可按岗责体系灵活配置的风险应对处理流程,适应全区各地业务差异,为风险管理机制的顺畅运行提供平台支撑。
(四)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以推行“金税三期”工程为契机,加强数据清理和缺失数据的补录;加强第三方信息、财务报表等涉税信息获取;加强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数据的采集、审核、维护和应用规范;继续推进各系统数据标准、系统操作规范制定明确数据管理职责,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管理流程,完善数据治理方法及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机制,促进全区数据的统一和规范。
(五)优化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以《全国纳税服务规范2.0版》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版》为指引,结合简政放权、减少调查审批环节,确立纳税人自主申报主体义务的要求,从兼顾强化税源后续管理及优化纳税服务的角度,调整优化征管业务流程,按风险管理事项重新明确划分涉税事项,以及相应的流程、表单,明确风险管理业务规程,做好实施《全国税收征管规范2.0版》的准备。
(六)加强人才培养,组建强有力风险管理团队。
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全国领军人才”和广西地税“十百千”人才的培养计划,主动适应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组建风险分析、纳税评估、数据管理、信息化等专业团队,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研讨解决重大疑难事项,不断增强实践经验,培养选拔一批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收数据情报分析和信息技术等税收征管领军人才。
第2篇:税收优惠政策税务筹划误区解读
王孜晓(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我们国家为了能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预定的目标采取了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企业能够减少纳税的负担,这样企业能够增加利润收入,然而有些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往往因为认识不足以及技术的问题而走入误区。本文将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税务筹划的误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筹划误区解读
税收优惠是指为了配合国家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国家根据预定目标运用税收制度采取相应的照顾政策,来减轻一些纳税人的纳税负担。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的规定范围内,通过事先对经营、投资等获得进行筹划和安排。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蓬勃发展,为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前进,我国开展了税收优惠政策。很多的企业为了能够减轻税收问题,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支出,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税务筹划措施。目前,我们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十分的多样,对于税收的条例也十分的复杂,适用要求也比较高。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是要合理的运用,运用得当能够节约成本,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陷入筹划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