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职业教育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变革直至今天,已完全融人日本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中。整体未看,是由以职业高中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短期大学等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组成,这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点。具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包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及企业内的职业训练等不同层次,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1947年确立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项根本大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随之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的“六三三四”学制也初见雏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无论哪一阶段,学生均可经过职业教育的专门培训实现无障碍就业。日本高中毕业生去向调查显示,近年来,36. 3%考人大学继续深造,18. 9%的去向是考入专门学校掌握一技之长,8%的去向是考入短期大学,36. 8%则直接就业迎接社会给的挑战,其余少数人成为无业人员。1.2 日本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1.2.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
全面探索开展国际化合作。一方面,与国外有关机构、多所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力争将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中推广应用。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在日本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职业教育与普遁教育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贯通。日本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而非一个层次,是与普通教育平行的、独立的体系,日本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型的技能大师、工匠。另一方面,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教学国际化。有些国家的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强于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它们尤为注重从业人员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日本即为其中之一。日本支持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进行国际合作,鼓励留学生的派遣与招徕,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专业设置紧盯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1.2.2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标准化
一般而言,普通教育属于最基础的教育,它的覆盖面广,职业教育属于较专业性教育,它的覆盖面窄。在日本,职业教育有其独立的标准化的评价机制,可供用人单位参考,且这种评价机制是日本实施人才开发管理的重要途径,日本的职业教育在人才的评价机制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日本的产业、服务标准化进程步调一致。
之所以强调健全标准化的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具有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是因为它是创新驱动日本的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部分。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重视人才培养,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日本运用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制度驱使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政府的相关机构对鉴定程序有明文规定,对各类考题、考务和具体时间有严格要求,最终由地方依照地方具体实际来实施。1.2.3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是指日本的职业教育已实现包括政府机构、学校、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元化办学。分属于不同办学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日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后者即企业与个人是其办学主体。
自20世纪70年代起,企业和市场在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中开始扮演着主要角色。办学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需求与企业需要,办学主体逐渐以企业为核心。日本在其制定的《职业训练法》中明文规定,企业主在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公共当局的主要任务是对雇主所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进行鼓励和帮助。自《职业训练法》被更名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法》以后,政府将实施职业教育的权利下放给企业,后期给予扶持,扶持的手段亦有所创新,即力企业提供信息、资金等帮助。在日本,办学主体在达到政府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即可创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政府则在政策上加以支持,资金上加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