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闫国利)研究表明注视点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所注视字词的编码和语义提取的能力有关。英语专业大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题目的注视点持续时间有非常显著地差异,这说明英语专业大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文章的问题部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编码和加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策略,他们认为题目比内容更为重要,是文章的关键部分,需要深入地把握其蕴含的意思。
一般认为回视发生的原因有:(1)理解课文时出现困难、理解出现错误、阅读时遗漏了重要内容;(2)当句子出现“前后照应”这种语法现象时,也会出现回视。在熟练的阅读者中,回视只占阅读时间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本实验发现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短文内容的回视次数非常明显少于非英语专业;在阅读短文题目的回视次数上两者不存在差异。说明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时一次性获得地信息比较多,不需要采用过多地回视来重新找寻重要信息,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不是很明确,要进行反复地回视确认。
4.2 瞳孔直径与心理负荷的关系
Dodge的研究表明眼跳时间与眼跳的距离有关,眼跳的距离越大,所用的时间越长。而眼跳距离是反映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眼跳距离大,说明被试一次注视所获得的信息量大,阅读效率就高;而被试的平均眼跳幅度小,则说明被试在理解材料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同时有研究者(Kahneman,Beatty)对瞳孔直径同阅读时心理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瞳孔扩大是心理负荷的敏感指标。本实验发现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短文内容与问题的眼跳时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眼跳时间都比较短,这说明两者在阅读短文的内容与题目时都比较细心,谨慎,以免在阅读时遗漏重要的信息。而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短文内容与问题的眼跳时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合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和问题时的瞳孔直径比较(题目和内容的瞳孔直径无显著差异),说明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对题目的加工中并没有感到有难度,因此不需要改变眼跳时间。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短文内容与问题的眼跳时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认为题目比内容更为重要,同时结合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和问题时的瞳孔直径比较(题目瞳孔直径显著大于内容),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阅读题目加工时感到有难度,因此通过减少眼跳时间来更仔细地看题目。
5 结论
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英文短文的内容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均少于与非英语专业,表明前者的知觉广度较后者大,在同一时间内注视到的信息量大。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瞳孔直径与心理负荷量有关。心理负荷加大时,瞳孔直径也增加。当加工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时,学生的瞳孔直径增加,当加工一般内容时,瞳孔直径变化不大。表明瞳孔直径可以作为考察阅读者心理负荷的一个重要指标。
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上更以“问题”为重,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问题的加工上,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虽也知道问题是文章的关键,但是在内容和问题上所用的时间差不多。说明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文阅读时更讲究“问题中心”的策略。值得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借鉴。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批准号:2009R424003)资助
参考文献
[1]阎国利.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4.
[2]刘乙力.心理活动中瞳孔变化极其机制的探讨.外国心理学,1984.4:29-32.
[3]阎国利.阅读科技文章的眼动过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导师:杨治良,1998.
[4]Inhoff,A.W(1984) Two stages of word processing during eye fixation in the reading of prose,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23,6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