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5)
2012-08-27 23:42
Many new changes take place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China has hundreds of kinds of local operas which differ in tone, style of music and dialect, but in the style of action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中国有几百种地方戏曲,且每一种戏曲在曲调、音乐和方言上均不相同,但在表演形式方面,大多数中国传统戏曲都有共同之处。
2) 方位词
"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里、外、中、间、内、外、旁","以上、以下、之前、之后、东边、西边、南面、北面、里头、外头、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当中、底下"等。
3) 连接词
a) 并列连词
等同关系:和、与、及、同、跟、以及;既A又(也)B,又A又B,一边(面)A一边(面)B,一方面A另一方面B;
对照关系:不是A,而是B;
连贯关系:A, 接着(然后)B;A,就(又,才,于是)B;一A, 就B;
递进关系:不但(不仅,不只,不单,不光,非但)A, 而且(甚至,就,更,连)B;不但不(非但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
选择关系:或者(要么)A,或者(要么)B;是(不是)A,还是(就是)B;与其A,不如B。
b) 从属连词
因果关系:因为(由于)A,所以B;A,因此(因而,故,以致)B;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A,就(那么,一定)B;
假设结论关系:如果A,(就)B;要是A,就B;假使(假若,倘若,若)A,(就)B;要不是A,就B;如果说A,那么就B;
条件结果关系:A,才B;只要A,才B;只有A,才B;除非A,才B;必须A,才B;越A,越B;A,如果B的话;
让步转折关系:虽然A,但是B;虽说A,然而B;A,虽然B;即使(即便,哪怕,就算,纵然)A,(但)也B;A,即使B;宁可(宁肯,宁愿,宁)A,也(但)B;无论(不论,不管)A,都(但,却)B;
假言逆转关系:A,否则B;只因(因为,由于)A,不然(否则)B;除非A,否则B;要么A,不然B。
4) 代词:你、我、他、她、它等及加"们"构成的复数。
5) 语气词
表疑问、祈使、陈述、感叹、话题,如"啊、嘛、呢、吗、吧、罢了"等。
英汉形合手段比较可见二者有两方面不同:一是多与少的差别;二是使用形合手段死与活的差别。(周志培,2003)
2.4 汉语的意合特征
汉语中的使用,"积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靠的是意义关联,即意合方法,非常灵活。这种特点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英语语法中不可或缺的主词与动词,在中国古典诗中,往往可以省去:"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中文语法这种朦胧而富弹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文学之一:最古老,是因为我们的《诗经》比荷马的史诗为时更早;最年轻,是因为汉语的文字弹性极大,语法变迁极小,因而一千年前甚或两千年前的一首诗,往往能以原文诉诸今日的读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余光中,2002)
相比之下,英国古代文学的可读性可就小的多了。英国文学史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中国文学史的三分之一,可是六百年前的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2 - 1400)已然古色斑斓,不易卒读了。
Whan that Aprill, with his shoures soote
The droghte of March hath perced to the roote
And bathed every veyne in swich licour,
( The Canterbury Tales: General Prologue)
连三百年前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作品,也不是一般英美学生容易了解的:
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