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2)

2012-11-11 01:07


        第三,专业英语模块。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实习实训,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训练,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 优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框架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英语教学中,与传统教学形成良好的互补。可以说,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结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更加自主化、多元化、开放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人机界面以及模拟场景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广阔的传播渠道和很好的视觉效果。实验心理学家Treichler曾提出,各种感官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能力汲取外界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83%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吸收,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而1%通过味觉。 
记忆率测试则表明仅凭教师解说或者学生自己朗读课本内容,三天后他们只能记住教学内容的15%~40%;相反,如果他们能同时运用听觉或视觉,则能记住所学内容的75%。所以说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使英语教学变得可视、可听、可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英语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 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双师型”英语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在目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山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中曾明确提出,到2010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1.鼓励教师自学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并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
        如:翻译行业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及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商务方面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国际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和英国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法律英语考试、旅游饭店英语考试、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等。
        2.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操作技能
        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培训,熟悉岗位的技能,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和具体环节的操作技巧,并探究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课程内容。         3.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一方面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这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通常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就可以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评价标准多样化,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评估体系
        1.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化
        课程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因此考核方法应摒弃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加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考核力度,由单一测评向全程监控转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高职英语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可包括授课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如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学生成绩档案(portfolio)、周记(journal)、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面谈(interview)、学期论文(term paper)、单元测验(unit test)、团队活动(team work)、学生讨论(students conference)等。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广告语篇互文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