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策略(3)
2012-11-11 01:19
基于上述讨论,在新闻英语标题翻译时,可参考以下策略:
1.继承(Representation)。当原语与译语在语言表达和语义内涵上比较接近时,采用该策略不仅保留了原语交际中的最大关联,还可以使原文的外来信息或艺术境界得以延续。
例4:Farm Price Marathon Opens in Brussels(The Times)
马拉松式的农产品价格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
马拉松赛是世界上最漫长的竞技体育耐力比赛,使用比喻手法借以说明布鲁塞尔农产品价格会议之艰难,立即使译语读者获得认知的最大关联。
例5:The Sun Sets for Last Tim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太阳》最后一次升起
这是一则关于香港英文版《太阳报》停刊的消息,编辑巧妙利用了双关语,其交际关联性十分典型,而这个比喻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因此直接翻译过来,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文的艺术境界。
2.替代(Replacement)。当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征象不同,但原语和译语的修辞风格相似时,可以使用译语文化中可交际的征象来替代。
例6:Stake, Shares and Digestible Poison Pills(The Economist)
利益,股份与苦口良药
这篇报道涉及日本企业中经理与董事在经营决策上的矛盾,但这种制衡关系有利于管理,因此作者将此比喻为“可消化的毒药”,但中国的对等文化征象却是“良药苦口”。按照中国的认知符号来翻译原文,能够大大增加译文的交际效果。
例7:Little Pitchers Big Ears(Focus)
人小志气大
原文来自于美国俚语“Little Pitchers Have Big/Long Ears”,字面意思是小水罐上有个大耳朵把手,常被成年人用来警惕自己在小孩子面前的言论,可以等同于中国人常说的“人小鬼大”。这是一篇关于小孩子有志向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报道,因此用中国习惯的表达方式“人小志气大”来替代原语中的文化隐喻。 3.转换(Reproduction)。当原语中文化缺省部分无法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对应时,可以采用转换策略,只要新闻标题原语中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内涵达意即可。
例8:Why Paula Jones Should Wait?(USA Today)
审判为何推迟
原文中人物Paula Jones(保拉·琼斯)当年控告总统克林顿性骚扰而在美国尽人皆知。但中国人大都没听说过。这种缺省现象只能通过解释来直接说出原语中的新闻信息,才能形成交际关联。因此,根据报道内容,意译为“审判为何推迟”。
例9:The Learning Curve(Reader’s Digest)
吃一堑,长一智
这是一篇新闻特写的题目。字面意思是“学习曲线”,源自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商特博士在总结飞机制造经验而得出了学习曲线规律,后来人们应用统计图的方法作这条线,为了知道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快慢之间的关系。原文报道是关于前总统克林顿从以前一连串的破产计划中找到了成功秘诀,即“从小事做起”。标题的文化隐喻和中文中的“吃一堑,长一智”有异曲同工之妙。
4.重构(Reconstruction)。当原语中文化缺省部分弃之可惜,但又可以通过多种翻译技巧加以化解误会、强调异域文化、再现语义关联等处理时,通过翻译补偿来适当增加一点认知上的心理努力,反而会提高原语和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效果。此时通常要用到文化过滤法、文化诠释法等翻译技巧。
例10:Bridge Over an Infamous Wall(The Times)
浅谈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策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