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2)

2012-08-21 19:49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 glycoproteins; C?reactive protein; diagnosis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而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以及机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冠心病(CHD)的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1]。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和程度的指标,IL?6是冠心病发病中的重要炎性因子,而sgp130则是IL?6发挥生物学作用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2]。研究表明,CRP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CRP的浓度变化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预测CHD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观察CHD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变化及两者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两者在CHD发病中的作用与意义。  
2期逄帅,吕文辉,李大鹏,等.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13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CHD组

  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3—6月住院的CHD病人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3~81岁,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CHD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生化及心肌酶检查明确诊断)。将病人分为3组,每组20例。①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0.2±10.2)岁;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2.0±10.7)岁;③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0.1±11.2)岁。

  1.1.2  对照组

  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58.1±13.1)岁,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所有研究对象均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肾等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各种肿瘤,各种风湿性疾病,近期有手术及创伤的病人。年龄、性别各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于清晨,CHD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各4 mL,室温静置1 h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分装2个EP管,密封于-20 ℃保存待测。sgp130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通过标准曲线计算sgp130浓度。灵敏度均小于其最低标准品浓度,批内和批间差异均<10%。采血当日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hs?CRP,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各指标均以±s表示,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

  2  结 果

  2.1  CHD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

    CHD病人血清sgp130为(15.527±9.54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为15.440±10.43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6.97、6.86,P<0.01)。见表1。

  2.2  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

    AMI、UAP及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14、36.23,q=4.26~15.66,P<0.01)。其中: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SAP病人(q=4.59~11.78,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q=4.26~6.14,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q=4.93,P<0.01)。见表1。表1  CHD病人sgp130、hs?CRP的检测结果(略)

  2.3  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相关性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鼠肝细胞与Kupffer细胞共同培养对两者功能和形态影响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