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试剂HNO3,HClO4均为优级纯;实验水均为二次蒸馏水;镁、钙、铁、锌、铬、锰、镍、铜标准储备液(浓度均为100 mg·L-1),使用时配制至所需浓度。
1.3 材料磨盘草(采自五指山市文化村),经琼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林伟教授鉴定为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全草。
2 方法
2.1 样品制备
2.1.1 干样的制备 将磨盘草用二次蒸馏水洗净,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药物粉碎机上粉碎,过40目筛,得到原药样品。
2.1.2 煎液制备将原药样品准确称取50 g(原药A)置于烧杯中加二次蒸馏水250 ml,浸泡1 h,煮沸,然后用文火保持微沸40 min。稍冷,用4层纱布滤拧,再用约20 ml热二次蒸馏水淋洗3次,滤液浓缩后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得到头煎残渣B和相当于原药1.00 g·ml-1头煎液C。
残渣B烘干称重,1/5留着用于直接测试的头渣B试样。另4/5加二次蒸馏水100 ml,煮沸,文火保持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同前操作,得残渣D及二煎液E。E浓缩定容于40 ml(E为相当于原药1.00 g·ml-1二煎液)。将残渣D烘干称重,作为测定的二煎残渣D试样。
取C、E溶液各25 ml,充分混匀,高速离心之后,离心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抽滤,滤液为F (相当于原药0.50 g·ml-1 ),即可溶态。离心及滤膜上残渣烘干,准确称重,得到用于测试的颗粒物G试样。
2.2 样品分析
2.2.1 测定条件 以镁、钙、铁、锌、铬、锰、镍、铜等8种元素,浓度分别为0,20,50,100 μg·l-1的混合标准系列溶液,按ICP-MS仪器的优化工作参数(见表1),测定信号强度,建立各元素的标准工作曲线。表1 ICP-MS工作参数(略)
2.2.2 样品测定准确称取原药A、残渣B、D、颗粒物G各0.5 g置于50 ml烧杯中,另取C10.00 ml、E10.00 ml分别浓缩至5ml。在A、B、D 和G,浓缩的C、E中分别加入混合酸(HNO3∶HClO4 = 4∶1) 20 ml,放置过夜,在电炉上消化,加热先产生棕色烟雾再蒸发至白烟冒尽,溶液澄清透亮近干,加入2%HNO3,冷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备用。按工作条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元素含量。
3 结果
3.1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采用ICP-MS建立的分析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1.000 0之间。该方法测定磨盘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RSD为0.3%~4.8%。该方法测定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灌木枝叶(GBW07603)中微量元素含量,回收率在89.2%~110.6%之间。由此可见,实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好,精密度高,可靠性好。表2 磨盘草浸出情况(略)
3.2 药物浸出情况按初级形态分析流程得到的头渣B、二渣D和颗粒物G烘干称重,得到磨盘草浸出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
头煎浸出率(%) =(WA-WB)/ WA×100%
总浸出率(%)=(WA-WD)/WA×100%
3.3 初级形态分析
3.3.1 初级形态测定结果在测出磨盘草原药中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基础上,再测定按初级形态分析流程制备的试样中各成分的含量。结果见表3。表3 初级形态分析测定结果(略)
3.3.2 形态分析参数根据周天泽对形态分析的探讨[6],各形态分析参数导出如下:令Wi、Pi(i=A、B......G)分别表示某级份的总重量及某元素在该级份中的含量。
头煎提取率T1= (WC×PC)/(WA×PA)×100%;二煎提取率T2= (WE×PE)/(WA×PA)×100%;头煎残留率L1= (WB×PB)/(WA×PA)×100%;二煎残留率L2= (WD×PD)/(WA×PA)×100%;颗粒吸附率U=(WG×PG)/(WA×PA)×100%;总提取率T = T1+T2;头煎浸留比Q1= T1/L1;二煎浸留比Q2= T2/L2;总浸留比Q = T/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