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研究及护理对策(2)
2012-08-21 21:24
③输液接头分离次数过多,使用特殊治疗比较多,如甘露醇快速输液,若巡视不及时液体输空,而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同时输液管道须重新排气,从而增加感染机会。故中心静脉输液时须加强巡视,尽量使整个输液过程处于一个封闭状态。
④更换接头(正压接头,肝素帽)的间隔时间过于频繁,从而增加导管感染的危险。临床上更换接头根据厂家建议,每7 d更换接头一次。⑤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未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医务人员手部的消毒,因此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常规。⑥病人自身因素。如病人卫生情况不良及肥胖、躁动、体质消瘦免疫力差的病人,导管、敷贴不易固定、易松脱,对此留置导管的病人应注意加强个人卫生;肥胖出汗者及时擦洗,更换被服、衣物;躁动者应给予适当的约束;体质消瘦者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⑦将内置式过滤器误以为可预防CRBSI.内置式过滤器可有以下功能:a降低输液、管路污染引起感染的危险;b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也适用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c过滤去除输液中的不溶微粒;去除被污染的液体中的内毒素。所以内置式过滤器可减少与输液相关的静脉炎,但还没有数据支持其可减少导管和输液系统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防止导管相关感染要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导管留置时间。对怀疑感染者不应立即拔管,可先停止锁骨下静脉通道给药,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后再行拔管,以避免不必要的拔管。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控制、病情严重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应立即拔除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影响病人的康复,加重经济负担,耗费大量卫生资源。为了降低感染率,需要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协作努力。重视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薛春华,花天放,吴鹏,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13-215.
[2] 钟秀玲,程棣妍.编.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51-171.
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研究及护理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