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镜下白细胞分类在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2012-08-26 22:51


        3.2个别检验人员对仪器的性能掌握不完全,就急于上机操作,对白细胞直方图分析不够,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3.3有少数实验室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医生未注明,不再做显微镜检查,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最常见的漏诊和误诊是仪器报告中间细胞增多,镜检为白血病细胞;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中性粒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W-SCR)增加,镜检为异型淋巴细胞等。也有的漏检疟原虫。
        3.4由于厂家或销售公司对产品夸大宣传介绍,使有些检验人员误认为仪器分类结果可替代镜检分类,造成了检验人员忽视血常规的形态学观察。
        4  建议和方法
        4.1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议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科室负责人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要选派素质较高、综合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手册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明确规定白细胞分类过筛后不能发出报告的标本,要进行染色镜检。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而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4.2重视岗前培训。通过上岗前培训可使先进仪器能够得到正确使用,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变化规律,掌握异常报警的含义和对仪器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3强化质量控制意识。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质量控制贯穿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健全发报告前复核制度,要由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检验人员复核,尤其要强调显微镜检查。在质量控制中要将仪器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比对。对于白细胞系直方图的高峰、缺峰,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等,显微镜检查常可解释异常图形和异常报警,而对仪器无法辨别的细胞,可通过镜检来确认,应该说,形态学观察是最重要和关键的复核,也是主要的质控内容之一。 
        4.4加强基本功训练。应加强三基训练,熟练掌握血片染色技术和质量控制,对正常白细胞、异常白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形态能正确识别,。
        4.5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建立医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参与临床会诊,对可疑标本要与临床协作,尽可能早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细胞形态学信息,使临床医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病人痛苦。
        常规检验要作形态学观察,是临床诊断工作的需要,是多年来在医学检验界形成的好传统,应该坚持下去。决不可使用了血液分析仪,就一律不再作显微镜检查,而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甚至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尽量减少因镜下白细胞分类造成的漏检或误诊,以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 

浅谈镜下白细胞分类在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