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 分析影响门诊手术效果的原因,制订相应管理措施,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门诊手术人员、手术室布局、物品、设备及环境监测管理。结果 制度落实到位,门诊手术周转率加快,手术间利用率及手术量增加,超时工作时数减少,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手术间利用率、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减少超时工作时数,保证了手术顺利开展,满足了患者需求。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 门诊手术室 工作效率
随着医学科学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院门诊手术室的管理已被提升到了重要的管理位置。强化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门诊手术室是为门诊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门诊的重要临床技术部门,因此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值得重视[1]。我院为基层综合性医院,由于门诊手术量大,择期手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护人员经常超时加班,工作效率低。自2009年12月开始,我们针对影响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对门诊手术室进行科学管理,以求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手术室设有手术间2个,护士3名,其中麻醉护士1名,手术护士2名,2010年手术1815例。由于城镇医保及新农合普及,门诊手术患者增多,手术量增大,手术间相对较少,医生护士相对缺乏,不能满足门诊手术患者的需要。
2 方法
2.1分析影响门诊手术室管理及工作效率的原因
通过原因分析,将影响门诊手术室管理及工作效率的原因归纳为六类[2-3]:①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够,内部质量控制差;②患者因素,术前准备未完成,病情突然变化;患者未禁食,患者临时拒绝手术或改变手术方式等;③手术医生因素:手术医生忙于应付门诊,完成手术关键步骤后提前离开、操作技能不熟练等;④麻醉因素:麻醉准备不充分、技术不熟练等:⑤护理因素:护理人员少,手术多,安排班次不合理等;⑥手术用物准备不足或出现故障,病员经济不到位或外科急诊患者等。
2.2 措施
2.2.1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是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门诊管理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制度的落实,而执行制度是门诊手术的工作保证[4]。因此,我院门诊手术室定有以下制度:①无菌操作原则;②工作人员制度;③参观人员制度;④巡回、洗手护士职责;⑤敷料室工作职责;⑥器械室工作职责;⑦差错制度等。这样,依靠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2 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门诊手术科室的术前宣教,让患者配合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并保证术前准备质量,减少因术前准备不足造成的手术延误。提高手术护士术前访视的质量,并且推广手术前科内会诊,以便于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因患者病情因素造成的手术延误。另外,通过术前护理访视,了解患者术前准备情况、病历记录及各种检查结果等,及时了解病情,提前干预,有效缩短患者准备及等候手术时间。
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
2012-08-26 22:51
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