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2)

2012-08-26 22:51


        2.2.3 强化管理,合理利用资源  加强医师麻醉师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手术麻醉技术。手术开始前,麻醉护士提前准备手术间麻醉用物,手术护士在手术开始前15分钟第二次检查手术用物的数量及功能,保证手术的需要,由责任护士对手术实行统一安排;择期手术一般在白天完成,手术高峰期进行弹性排班,减轻节假日及夜班压力,避免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
        2.2.4 加强物品、器械管理  加强质控护士对手术用物准备情况的监管及设备管理,保证仪器使用完好率,由质控护士检查落实及质量达标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加强与供应室的沟通与联系,特殊器械及物品随用随取,以保证手术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不必要浪费;保证接台手术的开展。
        2.2.5门诊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预防交叉感染为前提。门诊手术室的位置要多考虑病人及术者的方便,并且要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所有物品定点放置,并设有明显标识,方便取用,节省时间;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流动;对保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手术间终未消毒的质量和速度,保证接台手术不受延误,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和空气检测。
        2.3 统计与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门诊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布局、环境监测全部合格,接台手术延时率由原来的43.17%降至19.71%,而日均手术量增加超时工作时数减少。
        3.1  2009年与2010年手术量比较(见表1)
        表1 2009与与2010年手术量比较(台)
                 4 讨论
        4.1 规范化管理可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门诊手术室的制度全部落实。分析原因,与加强制度管理有关,有效落实制度的关键措施包括:制定检查评价标准[5]。实行手术间责任制管理;分层进行护理质量监控;采用现代化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定期举行质检分析会,及时纠正工作中偏差。
        4.2 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日均手术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规范化管理,日均手术量增加(p<0.05)。分析原因,与完善了规章制度,加强了人员、物品、环境及信息的管理有关,避免了因管理不规范引起的手术延时,显著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这是门诊手术室效率效益的保证[6]。
        4.3 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缩短超时工作时数
        表2可见,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日均超时工作时数减少(p<0.01)。
        原因可能是规范管理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了业务技能,完善了手术前准备,加快了手术周转,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了加班时间,工作人员加班后可以适当休息,缓解因工作节奏快带来的压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4.4 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探讨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特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