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防护措施(2)

2012-08-26 23:33


        3.3 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系统  手术室应建立职业暴露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如发生锐器伤需立即应用药物治疗,护士长应跟踪观察,定期督促其抽血检查,以保证治疗效果,科室应为护士提供安全性能高的防护用具,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普及乙肝疫苗的注射,降低其对疾病的易感性。
        3.3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首先应加大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管理力度,护士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随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对违规进行医疗废物分类者给予相应处罚,提高医务人员对垃圾分类特别是锐器物规范放置的执行率,强调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抓取锐器,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应了解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丢弃至锐器盒内。一旦发生锐器伤应规范处理伤口。
        3.4 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2%碘酒、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原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心理干预。
        4  重视锐器伤的危害
        避免锐器伤,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锐器伤为医护人员的主要损伤,不仅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而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刺伤后感染的几率为1.8%[2]严格管理各种锐器,用过的针头置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毁形处理。总之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各部门重视、全员参与,从预防入手,注意安全操作;须加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须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完善监测系统及防护设施,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2.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防护措施(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20例临床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